果兒:“放心吧,明天當然來!”
今天不過是預告,沒指望賣出去多少,就當瞭解市場行情。
附近的村民也有來瞧熱鬧的,一會兒功夫也賣掉了幾個。
晚上回道家裡,何氏等人聽說書包賣出去了幾個都很高興,看來這樁生意還行,她們本來想跟個大人過去照應著,可果兒覺得家裡還要供應在地裡幹活的人一日三餐,幾個長輩還是留在家裡比較好,賣書包有她們幾個就夠了,沒必要那麼多人跟著去。
一連幾天,果兒幾個都在十八里鋪的私塾門前擺攤賣書包,後兩天生意明顯好轉,各種檔次的書包一天能賣出去好幾個。
有些家裡條件好的學子甚至單肩、雙肩的一次買了好幾個,說是回去要送給家裡的其他人。
附近鎮子上的人也有趕過來買書包的,這些人大多數買的是單肩背的包,這種單肩揹包不止學子們揹著合適,平時人們出門走親戚揹著也方便,比挎著竹籃子好看多了。
賣了幾天書包,小姑娘們的膽子漸漸放開了,不再像剛開始那樣羞怯得張不開口,收錢的動作也越來越自然。
到了十八里鋪趕集的日子,果兒便跟大家商量,帶上一批書包到集上去擺攤賣,她們人多,分成兩個地方擺攤,一天下來果然又賣出去不少。
賣了一段日子,鎮上便出現了跟她們的書包大同小異的仿版,其中粗布書包賣的最多,而且在價格上比起她們的要便宜許多,所以果兒的生意很快受到了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果兒早有心理準備,書包這種東西沒什麼技術含量,針線手藝好的人拿回去研究一番,就能做出來一模一樣的。
所以既然附近的市場已經飽和,果兒決定開啟銷路,往更遠的地方跑。這種很容易被模仿甚至可能被超越的生意,要想賺錢就得靠速度了。
萊陽城附近很多鎮子上都設有私塾,縣城裡還有個最著名的萊陽學館,作為萊陽縣最高的學府,學子的數量也是最多的。
可是要往更遠的地方去擺攤賣的話,僅憑果兒幾個小姑娘就不行了,別的不說,家裡人也不放心。最保險的就是由家裡的大人帶著,最起碼大林這幾個小子跟著去也行。
眼下春耕已經過了最緊張忙碌的一段,在姚老爹的統一指揮下,今年家裡種下了二十四畝地的麥子,剩下的幾畝地分別種了高粱、大豆,還種了一點花生跟菜籽這些經濟作物。
播完種以後,田間的勞作漸漸放鬆下來,以鋤地、澆水為主。晚飯的時候果兒提出了想要走出去賣書包的事情,姚老爹低頭默默聽著,嘴裡吧嗒吧嗒吸著旱菸,半晌不語。
在老人家心裡,天大地大農活最大,眼下田間正是緊張用人的時候,大林、二林幾個孫子都已經是十幾歲的半大小子了,完全頂得上一個壯勞力,這個時候讓他們抽身出去賣書包,田裡的活少了兩個人可就緊張了。
果兒:“爺,要不咱家僱短工吧。”
果兒這話一出,姚老爹吃驚地抬頭看著眼前這個孫女:“啥?”
僱短工?天爺!
他姚潛幹了一輩子農活,平時只給別人打過短工,什麼時候自己成了僱短工的地主老爺了?
姚老爹還沒回過神來,一旁姚三柱大腿一拍:“對呀,僱短工好,要我說咱家現在有錢了,完全可以僱幾個短工,總把兒子們當牛使也不是個事兒呀。
你們說說,哪年春耕、秋收不把人累個半死?以前咱家窮的時候,沒牛沒車,租的還是別人家的地,一到春耕全憑人力拼命地幹活,累的人想哭,現在......”
姚老爹不等他咧咧完就想抽過去,可姚三柱學聰明瞭,嘴裡說著話,身子離老爹遠遠的讓他打不著。姚老爹只能狠狠瞪一眼不再理會。
“這不成,咱家這麼多勞力,就三十畝地的農活還要僱短工,都不夠村裡人笑話的。”
在姚老爹心裡,莊戶人家就要有莊戶人家的本分,春耕、秋收,該辛苦的時候就要辛苦,這樣心裡才踏實。
果兒看姚老爹的表情,就知道老人家心裡轉不過彎來,於是開口給大家算了一筆賬。
家裡的書包生意正紅火,眼下市面上已經有了仿版,趁這個生意還沒有朝外擴,要想大賺一筆就得抓緊時間搶佔市場,過了這個村可就沒了這個店;
現在她們賣的三個檔次的書包,除去成本,平均一個書包大約能掙三、四十文錢,現在她們每天能賣出去二十多個,按最低的三十文錢算,每天至少獲得純利潤八百多文錢。
眼下僱一個壯勞力的價格是一天十到十五文之間,就是僱上七八個短工,一天也就一百文的支出,跟八百文的收入比起來,孰多孰少,一目瞭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