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一陣騷動,都在議論玉米的畝產量,這麼驚人的數字實在駭人,就是不知道這東西的吃法有什麼講究?
就在眾人七嘴八舌期間,姚家兄弟已經指揮幾個長工把院子裡的笸籮等東西都收拾走,空出地方轉眼擺上了十幾張大圓桌子。
姚二柱上前衝沈縣令拱手道:「請大人落座,今天準備的飯菜是玉米宴,還請大人品嚐。」
「好。」
沈大人一聽有些迫不及待地回了聲,姚二柱等人開始招呼大家紛紛落座,沈大人那一桌除了他和師爺,還有姚老爹和兩個長子,姚福田和幾位長輩以及程先生等人作陪。
程先生是讀書人,坐在主位席上,其他幾個親家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而且他們的席面就在旁邊,兩張席面緊挨著,離得不遠也不妨礙在一塊兒說話。
其餘幹活的人也在主家招呼下紛紛落座,大家忙了快一天,也想親口嘗一嘗這玉米能不能當正經的主食吃。
玉米宴是果兒給起的名字,早早叫人把稱過的玉米扛了兩袋趕去鎮上的磨坊,現磨出大小不一的幾種玉米糝子,有黃豆大小的,綠豆大小的,小米大小的,最後就是最細的玉米麵粉。
果兒每種大小磨上一些帶回去,打算各煮出來一鍋,好讓大家多嚐嚐,以後等萊陽縣的百姓都種上了玉米,也知道怎麼做著吃了。
下人們端著大大的托盤開始上菜,每桌擺上一盤涼拌野菜,一盤麻油拌鹹菜,一盤炒韭菜,一盤香蔥炒雞蛋,都是老百姓家裡再平常不過的幾樣。
接下來端出的盤子上,擺放著一個個杯子大的細瓷小碗,剛走進桌旁就能聞見小碗裡飄出好聞的清香味道。
下人在每個人面前放下三個小碗,眾人低頭看去,每個小碗裡面都盛著熬好的玉米粒,看起來跟大米稀飯差不多,只是三個碗中玉米粒的大小都不一樣。
姚二柱站起來介紹道:「這叫玉米糝子,跟熬稀飯一樣放進鐵鍋裡熬就成了,按照磨出來的顆粒大小不同,吃起來各有各的口感,大人請品嚐,吃玉米糝子最好的配菜就是這涼拌野菜、還有自家醃製的鹹菜。」
沈縣令恍然,怪不得這待客的桌面上竟然擺著鹹菜和野菜。
沈縣令端起其中一個小碗,拿起筷子小心地嚐了起來,眾人都眼巴巴看向他,等沈縣令手下不停把三個小碗的玉米糝子都吃完,抹了抹嘴巴道:
「味道不錯。」
眾人紛紛動筷品嚐起來。
接著端過來的是一盤盤玉米麵饅頭。看起來跟麥面的饅頭沒什麼區別,就是顏色更深一些。
饅頭蒸得挺大,沈大人伸手拿起一個掰下來一塊放進嘴裡,發覺味道跟麥面饅頭明顯不一樣,帶著絲絲甜味,口感比麥面的顯粗糲一些,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越吃越覺得好吃。
沈大人邊吃邊不住點頭,他迫不及待想要見識下一道主食了。
第三道主食端上來,又是一人兩個小碗,裡面盛著桑葚一樣形狀的小麵糰,看調料一碗是涼拌的,一碗裡面是帶湯的。
姚二柱:「大人,這叫漏魚魚,把玉米麵粉倒進燒開的鍋裡,用擀麵杖不停地攪拌,等麵糊稠如漿糊徹底熟了後,再舀進漏勺裡往下按壓,等漏勺裡的麵糊一點點順著窟窿滴進下方的水盆裡,漏魚魚就做成了。
這東西可以像涼拌麵那樣澆上調料汁來吃,也可以提前弄好各種湯汁吃,裡面再放些野菜,炒韭菜,可好吃了,大家面前這兩碗,一碗就是涼拌魚魚,另一碗漿水魚魚,大人請嚐嚐。」
沈縣令湊近先聞了聞,然後才拿起筷子吃起來,吃了幾口停下筷子笑著問道:
「看你講的這麼順溜,應該吃過吧。」
姚二
柱大方說道:「當然吃過,當初賣嫩玉米的那三畝地最後剩下一些長老了,我們就掰下來,在家裡想辦法做熟了吃,這些都是家裡的侄女們琢磨出來的吃法,讓大人見笑了。」
侄女在弄這些吃食的時候就跟家裡人交代過,只要縣令大人不刻意追問,就不要再人前說出她的名字,所以姚二柱便含糊說是家裡的侄女。
沈大人不再客氣,端起小碗接著吃起來。
等把這一輪吃完,眾人基本上肚子都差不多了,等看到又一碗臘汁肉面片放在跟前,臘汁肉的香味直撲進鼻子,眾人撫摸著快要吃撐的肚皮,忍不住又拿起筷子吃起來。
有些人邊吃邊想,主家不應該吃完一碗上一碗,應該把所有的吃食一併端出來,這樣他們就可以有計劃地往肚子裡塞了,不至於吃到現在撐得不行,還在惦記著下一碗是啥。
還有人暗暗埋怨自己咋就那麼嘴饞,一個玉米麵饅頭,再好吃也不能一口氣吃下去一個半。這下好了,肚子撐得塞不下去更好吃的了。.z.br>
果兒跟家裡的女眷們坐在較遠處的一桌,一直關注著沈縣令這邊的動靜,見大家都吃得一臉滿足,心裡的小竊喜又迸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