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板著臉狠狠颳了一眼沒事人一樣站在一旁的包氏,嘴皮子抖了又抖,很想說包氏多送出去的那些,按錢數從她下個月的月銀里扣!可是看看坐在孫女堆裡的果兒丫頭,話到嘴邊硬是嚥了下去。
幾個親家那裡打發媳婦們各自帶著東西回了趟孃家,接著就是村裡關係好的那幾家,姚老爹親自上門去送。
還有給長陵那邊的,姚二柱一大早帶著人來到地頭,親自挑了一大袋子更嫩些的掰下來,從長工中選了一個騎馬最穩的,快馬加鞭送往長陵。
等那長工騎著馬兒跑遠,果兒跟姚二柱彷彿完成任務般都鬆了口氣,似乎不消片刻沈默就能收到一樣。
果兒忽然想起唐朝一個很出名的典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某人吃到這堪比荔枝一般金貴的東西,會不會也滿面含笑?想想這畫面就覺得有趣!
姚二柱從長陵送貨回來,帶給果兒一個訊息,沈大人很快要去邊關戰場了。
果兒聞言有些吃驚:「這是真的?怎麼會這麼突然?」
果兒依稀記得上次兩人見面時,某人還頗為遺憾地說,奉莫大將軍之命,他暫代指揮使一職去不了邊關呢。
姚二柱把他聽來的訊息詳細說起來:「是這樣的,邊關戰事據說打得挺激烈,將士們糧草吃緊,沈大人收到軍令,立即收集一批糧草擇日押送去邊關,我聽李成大人說,這批糧草數量龐大,且時間限制很急,沈大人想要短時間內收齊數量很不容易。
如今長陵一帶已經開始由官府統一徵收糧食了,我回來之前公函已經發下去,只是咱們萊陽不屬長陵管轄的地方,也不知萊陽會不會徵收。」
果兒聽後不禁皺眉,官府每年徵收糧食都是有計劃的,每年的糧食下來,老百姓向官府交足該交的稅賦,剩下的才允許民間自由買賣,中間要是遇上災荒或者戰事糧食吃緊需要再次徵收,就不容易了,一不小心就會影響到老百姓的生存大事。
果兒:「眼下離秋收還有兩個月,莊稼大都沒有成熟,現在想要在短時間內徵收大批的糧草的確不容易,沈大人的任務可不輕啊。」
姚二柱也皺眉道:「可不是,所以回來的路上我便打算了,這回一定得說服你爺爺,把咱家這幾年存的糧食都拿出來送到長陵去,沈大人是咱家的貴人,幫了我們許多,如今沈大人攤上了這件難事,咱們既然有這個能力幫襯,一定要幫襯一把。」
果兒深以為然道:「二伯說的對!」
兩人商量完便回了主院。
「啥?你們要把咱家的糧食全都送去長陵?」
姚老爹一聽要把他
辛辛苦苦珍藏了幾年的糧食全都拿出來充當軍糧,額頭的皺紋頓時緊緊擠到了一處。
儘管他很清楚老二說的有道理,把糧食送過去幫的是沈大人,可是突然叫他把所有糧食都無償捐獻出去,老爺子心理上實在接受不了。
姚老爹顫抖著雙手取出別在腰間的菸袋鍋子,顫抖著湊在火芯子上點燃,再顫抖著連吸了幾大口都沒法讓自己鎮定下來。過了大半輩子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像他這樣的人自然會把糧食看得比命還重。
老天爺眷顧,他姚潛這一脈在兒孫們手上發了家,自從買了地,即便家裡僱了那麼多長工,他帶著兒子、孫子也從不敢偷懶,每日勤勤懇懇當祖宗一樣伺候著家裡的地,就連他這個一家之主還時不時下到地裡頭,跟著大家一塊兒出力流汗。
這兩年家裡不缺錢花,秋後打下來的糧食他一粒都不捨得賣掉,全部存放起來,屋子裡堆放不下,就叫人在後院挖了個寬大的地窖,專門用來儲存糧食,就為了圖個心安。
如今地窖裡都快要堆不下了,眼看再過幾個月又是豐收,姚老爹前幾日還尋思著要不要再弄一個地窖出來放糧食。
誰知,這會兒兒子跟孫女卻勸他把糧食全都拿出來充當軍糧,心裡實在捨不得啊!
可是他也是個明白人,這份差事是沈大人的差事,沈大人是誰,是幫了他們姚家良多的恩人,於情於理都要全力幫襯才行。
「你們看著辦吧,我沒意見。」
抽完了一袋煙,姚老爹終於發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