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兒知道老太爺捨不得藏了多年的糧食,湊上來寬心道:「就知道爺是個通情達理的大好人,沈大人收到咱家送過去的糧食,心裡頭指不定怎麼感謝爺呢。」
老太爺白了孫女一眼,繼續抽著旱菸。
說服了老太爺,接下來就是運輸的問題,這麼多的糧食,僅憑他們姚家的力量短時間內很難安全送到長陵去,為了慎重起見,眾人一商量,姚二柱第二日便去縣衙求見沈縣令。
沈縣令一聽姚家竟然一下子拿出大批糧食要送去長陵,心裡簡直樂開了花。
萊陽縣屬於湖陽府城地界,不歸長陵那邊管,且從府城上司那邊傳來的訊息,甚至有人隱隱在此事上暗中阻攔,所以長陵這次大肆收糧暫時沒有影響到這邊。
可是沈默是他親外甥,這個時候他這個親孃舅怎麼也得幫襯外甥一把,可惜自從收到訊息他便開始在轄區內想辦法收糧,到現在也不過收上來兩千多石。
所以沈縣令一聽姚二柱說願意捐糧自然高興,至於無法把這麼多糧食全部運送過去的問題,立刻表示運糧的事交給縣衙,讓他們只管放心。
翌日一早,沈縣令便親自帶著官差過來。等把所有的糧食堆積在一起一過稱,好傢伙,竟然有一千多石!
沈縣令大喜過望,當場決定免了姚家三年的賦稅,作為一城知縣,這個權利還是有的。
姚老爹一聽心裡稍稍好受一些。雖然比起他捨出去的那一千多石的糧食,三年的賦稅實在算不上什麼,但多少是個安慰,最重要的這是縣令大人給予他們姚家的一份榮耀。
想通了這一點,姚老爹激動地忙又下跪磕頭,沈縣令樂哈哈地攙扶起來道:
「老太爺多禮了,你們此舉乃是大義,於私也是幫了我外甥的大忙,理應我們感謝你才對,我看這樣吧,此去長陵送糧,你們家派一個人跟著去,這樣更穩妥些。」
姚老爹一聽自然一萬個願意,把眼光投向兩個兒子,姚二柱剛從長陵回來,離下次送貨還有段時間,想了想道:
「大林、二林兩個在家沒啥事,不如叫他們兩個跟著官爺們跑一趟,也能多見識一些場面。」
姚老爹哪有不應允的,當下做了決定,讓大林、二林兩個簡單收拾了一下,跟著送糧的隊伍一塊兒出發。
很快家裡的糧倉被騰得一乾二淨,看得姚老爹眼淚汪汪,可小輩們都說值,沒辦法,老太爺認命了。好在還有兩個多月,等今年秋收下來,家裡的糧倉又可以用上了。
果兒看著爺爺滿臉不捨的表情,心裡覺得有些對不住老人家了,不過她很快給自己打氣,沒關係,糧食沒了以後還會有更多,等秋季收了玉米以後,是時候考慮種冬小麥的事了。
他們萊陽這一帶地處關中地界,腳下耕種的是肥沃的黃土地,祖祖輩輩都是種的春小麥,即春耕時播種,秋季收穫,糧食一年產一季。
但是果兒很清楚,在前世,這片黃土地上則是延續著一年兩季的豐收,春耕種下玉米,秋季收穫以後便開始種植冬小麥。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來年春季冬小麥開始迅速生長,到五六月份便可以下地割麥子了。
因為關中地區每年冬季雖然也是雪花飄飄冷得人伸不出手來,但是比起更北的地方比如京城一帶,其實溫度稍暖一些,在前世,早就實現了每年一季麥子,一季玉米的兩次收穫,大大提高了糧食年產量。
既然在前世可以做到,這就證明腳下這片土地是完全可以種出冬小麥的。
所以她曾跟二伯說過買冬小麥種子的事,也不知二伯找的怎麼樣了?
想到這裡果兒直接問起來:「二伯,上次我跟你打聽哪裡買到冬小麥的種子,你打聽得怎麼樣了?」
姚二柱被侄女一問也想起這事:「你說這個呀,有眉目,我這段時間尋了幾個南邊來的客商,跟他們打聽過,他們南邊就是種的冬小麥,不過咱們這一帶種的都是春小麥,所以冬小麥的種子從來不往咱們這邊運。
咱們要是真心想買的話,得提前付一筆定金,下次他們過來販貨的時候可以幫著帶過來。
不過,丫頭,你真打算種冬小麥?二伯可要提醒你一句,咱們這一帶祖祖輩輩還沒種過冬小麥呢。」
果兒葡萄眼一眨:「祖祖輩輩還沒種過玉米呢,不照樣種了,放心吧二伯,咱們姑且試試,萬一又成功了呢?」
姚二柱細細琢磨一圈兒,眼神裡泛著一絲激動:「要是又能成功,那是不是表示,咱們這裡也能實現一年收穫兩季的糧食?」
天爺!姚二柱在心裡默唸了一句,再看向果兒時一顆心也膨脹起來,一個小丫頭都這麼敢想敢幹,他堂堂一大老爺們兒有什麼不敢嘗試的?
姚二柱:「好,那咱們就好好試試,我明天就去一趟縣城,找南邊的客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