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李成這批人離開,果兒掂了掂手裡的錢袋不禁抿嘴一笑,還真沒想到,沒等她外面的店鋪開起來,家裡的松花蛋倒是先一步進入長陵省城了,眼下雖只是小打小鬧,可是看前景應該錯不了。
所以,以後省城這條線一定要好好經營,把關係套的牢牢地才行。
接下來這些日子,家裡要忙大林哥的婚事了。
說起大林哥的婚事,也是個巧宗。
作為姚家長孫,大林的婚事被全家人慎之又慎地挑來選去,可是一直都沒有找到滿意的。
一個趕集的日子,何氏帶著四林去十八里鋪集市上買東西,正巧碰上同樣來趕集的程先生的娘子跟女兒程小櫻母女兩個。
何氏不認識程娘子母女,可是四林很熟悉,之前還在私塾上學的時候,他們每天中午都是在私塾用的午飯,就是程娘子帶著女兒給眾學子做的。
看見以前的熟人,小孩子高興地上前去打招呼,何氏自然也跟著上前搭話,雙方說了一會兒話也就分開了。
可是何氏心裡卻惦記上了程娘子身旁的閨女。那程小櫻看起來也就十五六歲的年紀,長相秀氣端莊,說話文縐縐的很懂禮數,讓何氏很是喜歡。
回到家後,恰巧又有媒婆上門給大林說親,何氏心裡一動,便試探地問起媒婆可知道程先生家的女兒。
那媒婆本就是在這一帶十里八鄉跑遍了的,對於誰家有適齡的兒女自是瞭如指掌,見何氏壓根不提她正在說的這個姑娘,卻忽然打聽起程先生家的女兒,便猜八成是看上了,於是把她所知道的情況跟何氏說了個仔細。
程先生有秀才的功名,這些年來一直留在十八里鋪的私塾教書,膝下只有這一個女兒,夫妻兩個疼愛的跟眼珠子似的,如今女兒剛滿十五歲,正值說親的好時候,那上門提親的人家也是絡繹不絕。
可是程先生夫妻倆相了這麼長時間,卻是一個也沒相中。
也不是他們眼界高想要把女兒嫁到多好的人家去,只是就這麼一個寶貝閨女,自然有萬千的捨不得,對於那些上門提親的人家,他們最注重的還是對方的人品,家境好些的小康、鄉紳之家,一打聽總有叫他們不滿意、不放心的地方;
普通的莊戶人家,又怕女兒嫁過去做不了農活被婆家不喜,真是左右為難,反正女兒年紀還不大,索性就不急著定下來,眼下正慢慢挑著。
何氏聞言大喜,當天便跟公婆還有丈夫把事情細細說了,大家一聽是程先生的閨女,心裡就滿意了一半,再聽何氏說已經見過那姑娘了,眾人更加沒有了顧慮。
當初送四個林去上私塾的時候,姚老爹也是跟程先生打過交道的,在當地頗受人尊敬的教書先生,他的娘子當時也見過,看起來溫柔可親、脾氣很好的樣子,這兩個人教出來的閨女肯定差不了。
拿定了主意,姚家很快請了媒婆上門去提親。
程先生夫妻倆一聽來提親的是姚家的長孫便有些動心了,當時沒有給個準話,只說考慮幾天。
這也是人之常情,媒人上門提親,除非兩家早已熟識,否則都會出去打聽一番再做回答。
幾日後媒婆再次上門
,程先生夫妻提出讓兩個孩子先見一面再說,他們之前跟姚家人打過交道,彼此也算熟悉,而且姚家自從發家以後,在鄉鄰間的口碑一直很好。
但是畢竟沒有見過姚家的長孫,雖然這幾日他們也多方打聽了大林的為人,都說小夥子很不錯,姚家是一門難得的好親事,可愛女心切的程先生夫妻覺得還是親自見一見本人比較好。
於是在下一次趕集的日子,姚鐵柱夫婦帶著大林,程先生夫婦帶著程小櫻,雙方在集上「偶遇」了。
姚鐵柱夫婦很感激程先生之前對自家孩子的悉心教導,熱情相邀對方去旁邊小店裡喝杯茶,於是雙方順理成章坐在一起吃了頓飯。
第二日姚家再請媒婆上門正式提親,程先生很爽快地答應下來,皆大歡喜。
姚家對這門親事滿意的不得了,很快雙方訂好了下聘禮的好日子,這可是他們姚家第一個孫子的婚事,絕對不能馬虎大意。
老兩口帶著兒子兒媳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比照著之前給白家出的聘禮再加厚五成,才算是滿意了。這樣一份聘禮,讓程家人更加感受到他們的誠意。
在這一帶下定的習俗是男方帶著聘禮去女方家裡,雙方過了禮,女方再拿出親手給未來的夫家人做的衣裳、鞋子送上去,婚事就算是鐵板釘釘了,接下來就是商議好結親的日子,就等著成親。
不過為了表示隆重,很多家境寬裕的人家,在去女方家下定過後,還會在自家再擺上一桌宴席宴請親朋好友,同時也要回請女方的父母兄弟到場,這樣才算正式完成定親的議程。
之前姚四柱定親把這一環節省略了,這回是長房長孫可不能就這麼過去,所以姚家在下過聘禮之後,很快敲定了宴客的日子,城裡的老三老四也都叫了回來,家裡做好了待客的一切準備。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