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養的鴨子開始下蛋了,剛開始下的蛋都很小,比鵪鶉蛋大不了多少,果兒進到鴨舍裡撿起一枚小小的鴨蛋,看看周圍一大群肥嘟嘟、搖頭擺尾的鴨子,就好像看見一個個跳躍著的金元寶朝她走來,不由笑眯了眼睛。
鴨子渾身都是寶,除了做烤鴨以外,鴨腿、鴨脖、鴨肫、鴨舌這些東西,都可以另外做出各種美味的滷製品來。
這些都要一步一步來,當下果兒要做的,就是儘快把松花蛋和烤鴨這兩個美食試驗出來。
做松花蛋果兒是有經驗的,前世的奶奶每年都會做一些松花蛋,稍長大幾歲後她就能跟在旁邊幫忙了。
準備好草木灰,生石灰,穀殼,鹽,鹼,茶葉水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調勻成泥巴狀,把新鮮鴨蛋擦拭乾淨,裹上一層厚厚的泥巴,放到罈子裡密封起來,大約五十天左右就可以了。
怕把握不住配方比例,一開始果兒做得不多,只用了四個小罈子裝滿就可以了。
看著用蠟油密封好的小罈子,果兒突然慶幸自己在前世爹不疼娘不愛的生活。正是他們的放養,才讓她在這一世擁有了一點謀生的本事。
松花蛋做得算是得心應手,烤鴨可就難了,這玩意兒她以前吃的倒是不少,卻沒有親自做過。
最難的就是做烤鴨要用的吊爐,果兒只能絞盡腦汁拼命回憶那個爐子,尤其是爐子內部的構造,反反覆覆很多次總算是畫出了烤爐的樣式,請工匠給做了出來。
烤鴨前期處理也簡單,等正式進吊爐裡烤的時候,才是最考驗手藝的時候。
果兒跟姚四柱兩人搗鼓了好多天,剛開始很難掌握火候,鴨子半生不熟就出爐了,後來動不動烤焦,弄得兩人每每望鴨興嘆。
這段日子姚家人的伙食裡每天都有幾隻鴨子,吃得全家人撫著肚皮感嘆,終於過上了大地主的日子了,天天有肉吃,想咋吃咋吃,不吃還不行,大爺的!
等姚家人吃鴨子吃得快要撐不住了的時候,終於聽到果兒宣佈,就是這個味兒!
姚家人如釋重負,不用再吃鴨子了。
烤鴨研究成功,教大家做出來的鴨肫、鴨脖等滷肉也像模像樣了,果兒開始規劃關於鴨肉生意的未來發展方向。
不能指望聚香樓一家,所以果兒決定先做出一部分烤鴨和滷鴨肉,到城裡所有的中高檔酒樓去推廣。就憑這份獨一無二的味道,她相信肯定有願意合作的酒樓。
等開啟了知名度,以後還可以自己開鋪子,專賣烤鴨和滷鴨肉,嗯,鋪名就叫姚記烤鴨鋪,中規中矩。
烤鴨和滷鴨肉就交給四叔挑大樑,以後由他掌廚,外面的銷售有二伯,再叫上大伯還有堂哥他們過來一起上手就可以了。
老宅當初重修的時候,特意一分為二用籬笆牆隔開,前院是繡工作坊,後院上屋旁邊又加蓋了兩間,所有的門面朝後院開啟,這樣後院的作坊也獨立開來。
後院的牛棚和雞窩挪到新宅去了,原來的菜地剷掉平整,整個後院看起來就寬敞多了。
等到了年底把豬圈裡這兩頭豬宰了,就拆了豬圈以後不再養豬,騰出更多的地方將來擴大生產,一心一意養鴨子,做鴨肉的相關美食。
以後,家裡人的分工就更加明確了,大伯負責照顧好家裡的田地,外面的生意往來有二伯,四叔就在烤鴨作坊掌廚。
最後是她的親爹,果兒思來想去,以她爹那個脾性,以後跟銀錢直接打交道的事,還是離他遠點兒,免得經不住誘惑再犯錯誤。
放鴨子的活倒是輕省些,四叔掌握了烤鴨的手藝,以後要在作坊裡掌廚,當然沒時間再放鴨、養鴨了,可是就親爹那吊兒郎當的德行,跟鴨子一塊兒出去,還指不定誰放誰呢?
思來想去,打掃鴨舍,宰鴨子這些活就留給親爹吧,這活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卻一天到晚在大家眼皮子底下,正好磨磨他的性子。嗯,這事交給爺跟他說。
眼下家裡的生意越做越多,每天要乾的活自然不少,靠她們一家人每天從早忙到晚,也不可能全部包攬下來,還有五十幾畝的莊稼地也需要人每天去打理,看來必須得擴充人手才行。
這事跟大伯二伯一商量,兩人都覺得果兒說得有道理,眼下最主要的是把鴨子的生意做起來,那關鍵的手藝、配方當然要掌握在自己人手裡,這麼一來他們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情了,招人勢在必行。
兄弟兩人這些日子跟著果兒在外面跑,見識了不少的人和事,腦子早已經活泛起來,聽了果兒的建議,三人很快決定了作坊招人和僱長工種地的事情。這樣家裡的男丁才能騰出來,集中精力把鴨子的生意做起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