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僱長工給咱家種地?”
姚老爹跟陶氏一如既往地想不通。
這回不用果兒說什麼,姚鐵柱和姚二柱兄弟倆你一句我一句,說得姚老爹腦袋都暈了,最後姚老爹擺擺手,罷了,這些事還是聽兒孫們的吧。
大爺的,自家竟然成了僱得起長工的地主老爺了。
姚鐵柱當即去了村裡大山家一趟,跟大山夫妻兩個說了他們家打算在村裡僱長工的事。
大山夫妻一聽,當即決定願意幹這份差事,大山還順便把他弟弟青山喊了過來。
大山的弟弟青山也是種莊稼的好手,幾年前兄弟兩個的爹孃過世後,在村裡主事的見證下分了家。
兩兄弟關係一直處得很好,因為家裡本身就窮,爹孃過世並沒有留下多少家當,說是分家,不過是在原來的院子中間砌了一道籬笆牆,各自另開了一個院門而已,還是緊挨在一起的。
至於爹孃在世時家裡那幾畝地,兄弟兩個一人一半,一家分了不到三畝的地,根本不夠養活老婆孩子,所以他們之前跟姚鐵柱家一樣,一直另租著王大地主家的地。
現在應下了姚鐵柱當長工的事,那今年開始就不再租王家的地了,兄弟兩個都過來給姚家當長工。至於自己家裡那三畝多的地,抽個空就捎帶著種完了,而且兩人的媳婦也都是勤快能幹的,完全應付得過來。
招工的訊息傳出去,村裡又掀起了一股熱潮,姚家那兩處作坊據說待遇都很好,那給他家當長工自然差不到哪裡去,而且就在本村不用跑遠,現成掙錢的機會誰不想幹?所以訊息一放出去,立馬就有人跑來報名。
很快他們就確定好了幾個壯年勞力,都是知根知底、老實本分的本村人。
跟過去的姚老爹家一樣,這些人都是自己家裡沒地,常年租王大地主家的地生活的佃戶,一年到頭辛辛苦苦打下的糧食要交的租金是七成,到了自家手裡只能留下三成的糧食。
給姚老爹家當長工,因為都是一個村兒的所以不管吃住,工錢就定得高了些,一年十兩銀子。
兩廂這麼一算,當然是給姚家當長工要划算的多。
至於作坊那邊的活就不拘男女了,只要人手腳勤快,幹活老實本分就行。有些人家甚至還把住在附近村的親戚叫過來,拍著胸脯做擔保人。
對於這一點,姚家人心裡有譜,這種事還是先緊著自己村裡人的好,若是人招不夠才會考慮是否用外村人。
所有僱傭的人都要籤一份契約,不識字不要緊,摁手印就行,鄉下人很重視這個摁手印的過程,一旦摁下去,心裡不自覺就有了的沉重的責任感。
果兒要的就是這種效果,有了責任感,才能更好更盡責地為主家做事。
村裡有想法的青壯年人都是自己去找姚家幾兄弟報名,也有上門來找老兩口拉關係的,比如放養鴨子的活好幾家都搶著想要幹。
果兒想著養鴨的活最好承包給一戶人家去幹,養鴨的飼料還是自己家提供,至於這家人誰來做這件事就是他們自己決定,只要把鴨子養好就行。
如果中途鴨子的狀態不如之前,或者下蛋變少了,立馬換人,這些都要寫進契約裡。
“姚三哥,咱們倆多年的交情了,一起長大的情分,你還不知道我?最是不會偷懶的,只要你把這活交給我家,那鴨子肯定給你養的好好的,呵呵呵呵。”
說這話的是村裡的馮老頭,經常跟姚老爹在一起聊天的老哥們,知道了村裡好幾戶人家都想要幹這個活,馮老頭坐不住了,直接上門找老哥們套近乎。
馮老頭手裡也拿著個旱菸鍋子,抽幾口接著對姚老爹說道:“我都想好啦,那鴨子我跟老伴兒兩個人就能顧得過來,白天把鴨子趕到河灘上,家裡的幾個孫子也能跟在旁邊操心看著,保證一個都不會少。晚上那頓鴨食也不麻煩,我一個人都能弄得過來。
我家老三媳婦兒也在繡工作坊那邊打工呢,再加上我們老兩口,都給姚三哥幹活,我們樂意!你就給個痛快話,你看這事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