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廢話!”
包氏都不稀的理他,整個上姚村誰不知道果兒是她家的小福星。
“我說你娘們兒家就是頭髮長見識短,你也不想想,果兒是誰?那是咱倆的親閨女!
閨女出息了,能給家裡掙大錢了,又是買地又是買牛買車的,可這哪樣兒不是歸公中了,落到你這親孃手裡也就仨瓜倆棗,還把你給得瑟的以為自己佔了大頭呢。”
包氏又睜開眼睛:“你啥意思?我就算得的是仨瓜倆棗,也比你一文得不到的強!”
姚三柱有些恨鐵不成鋼地瞪著媳婦:“瞧你這點出息!你也不想想,閨女掙下這麼大個攤子,跟咱倆有多大關係?別忘了,果兒可是你我的親閨女。”
包氏定定的看著丈夫一臉莫測的表情,若有所思。
“就說剛買的三十畝地,那契書上寫的是咱爹的名字,現在是沒啥,將來爹老了,到時這地能不能落在咱三房手裡,可就不一定了。”
包氏心裡一個激靈,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一連幾晚,三房兩口子早早就打發一對兒女回裡屋睡下,外屋也很快就熄了燈。
可是果兒總是隱隱約約聽到外面父母嘀嘀咕咕的聲音,有時候冒出來一兩句聲音還挺清楚,果兒漸漸聽出不對勁兒了。
感情她這對便宜父母是覺得吃了虧,有了分家的念頭?
這可不是好苗頭,果兒暗自琢磨起來。
要說古代社會提倡的是父母在,不分家。所以子孫幾代人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是最常見的。只有等兩位老人都過世後,後輩才會請村裡有名望的長輩們主持分家。
當然也有老人再世就分家的,但那大多都是因為家庭成員不和睦才會如此,是會被鄉親們恥笑的。
就拿上姚村來說,整個村子裡只有寥寥兩三戶,爹孃還在就分了家單過的,而那兩三戶分了家的在村裡名聲都不太好,其餘的哪家不是一大家子生活在一個屋簷下?
別人家裡什麼樣果兒管不著,但是她們家,如果這對夫妻真的想要分家出來的話,果兒絕對不同意!
原因自然很簡單,按村裡的風俗要是兒女分家單過,老兩口肯定是跟大伯一家過日子的,到時候三房沒有了姚老爹看著,會成什麼樣子?包氏她還自信忽悠得住,可姚三柱呢?就他那德行還不得翻了天?
到時候若是仗著他當爹的身份跟她要錢,甚至插手作坊的事,那可怎麼辦?
不行,渣爹必須得老爺子這個定海神針鎮壓著才行,所以這對夫妻密謀的分家之事,最好跟老爺子先通個氣,好讓老人家有個思想準備。
陰冷的天氣一連憋了幾天,這晚半夜時分,入冬的第一場雪終於下起來了,到早上人們起來的時候,雪花就已經如柳絮般鋪天蓋地卷下來,屋外到處一片白茫茫。
吃完下晌飯,姚老爹踱著步到院子裡,抬頭看看漫天雪花紛紛揚揚,絲毫沒有減少的意思,嘴裡自言自語道:“下吧,下吧,來年就是豐收年。”
說完揹著手慢慢朝屋後踱去。
果兒早就在留心姚老爹的動靜,見他一個人去了後院,忙從屋裡出來跟上前去。
後院菜園子裡原本種著的大白菜跟蘿蔔,前兩日已經把大部分收進了地窖,只留下了眼前這一小片,吃的時候再過來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