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旁的攤位上、地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籠子,裡面放著雞、鴨、鵝各種家禽,還有賣狗的、賣兔子的,凡是家養的活物,這裡幾乎都能看到。就連空氣裡都夾雜著濃濃的牲畜味道。
兩旁攤位後面,就是一排排專賣牛、羊、騾馬這些體型稍大牲畜的地方。
姚鐵柱兄弟兩個都是常年在地裡勞作的老把式,跟這些牲畜打交道慣了,即便家裡從來沒有買過牛,但是對於如何看牲口的好壞卻是比較懂行的。
三人一路走走看看,果兒就看著大伯二伯不時停下來,圍著一頭合適的牲畜上上下下看來看去,還伸手到處摸摸,面對牲畜販子的殷勤介紹,都是隻聽不答。
走了一圈,果兒從這些販子口中也大致瞭解了買賣行情。
一頭耕牛的價格,按年齡從五兩銀子到十兩銀子不等,若碰上肚子裡有崽的母牛,價錢就更貴一些。
最後,兄弟兩個停在一頭長相頗為年輕的腱子牛面前,圍著這頭牛看過來摸過去,跟一旁的販子開始討價還價。
果兒看不懂牛的好壞,但是從外表上不難看出,大伯二伯兩個選中的這頭牛年輕,骨骼健壯,皮毛光滑,且精神頭十足,若是用人來比喻的話,大約就是大林哥的年紀,二伯的體格。
果然,就聽那小販在一旁滔滔不絕:
“......二位大哥一看就是識貨的,這頭小黃牛雖說還沒長成,可你看這牙口,還有這蹄子,買回去好好飼養,過個一年半載就是一頭上等的犍牛,價錢還比一頭壯年犍牛便宜不少,真真划算呢。”
姚鐵柱兩個看了半天,又湊在一塊商量了好一會兒,終於決定買下這頭小黃牛,一番討價還價,最後以六兩五錢銀子成交。
賣牛的販子還附帶送了綁繩、鞭子等一應配套的工具,三人牽著牛,慢慢往街口走去。
到了街口賣牛車的地方,順道在那兒看了一輛車架,果兒特意叫大伯挑了一個木料上好,做工厚實還帶有車棚的,這樣出門送貨就不怕冷也不怕颳風下雨了。
挑好了車架,還給家裡看了一套耕地用的犁杖,都是挑選用料足,做工厚實的看,價錢雖然貴一些,但是在地頭經年使用的東西,就得買這種結實耐用的,省錢反而不划算。
最後這兩樣一共花了四兩二錢,總算都買齊了。
果兒興奮地爬進新買的車子裡,姚鐵柱跟姚二柱都坐在外面的車轅上,三人一路說說笑笑往回走。
回到家裡,一家人圍著買回來的小黃牛跟車架,興奮地上前摸來摸去,孩子們甚至擠到車上玩了好一陣子,嘰嘰喳喳商量到哪裡去逛好。
姚老爹揹著手繞牛車看了一圈,對倆個兒子買回來的家當默默檢查一番,上前摸著小黃牛詳細詢問價錢,最後才滿意地衝倆兒子點了點頭,吩咐在院子裡找了個合適的地方搭牛棚。
人多就是方便,老爹一吩咐,幾個兒子孫子熱火朝天一起上手,牆角經年堆放著的木料、土坯全用上了,棚頂鋪的茅草也是現成就有的。
姚老爹大約心情太好,看著看著便親自上前搭把手,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一間三面擋風的牛棚就搭建好了。
小黃牛有了窩,姚二柱又到村裡的李石匠家裡弄來一個大石槽,這樣給牛餵食的工具也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