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債在到期之後本息十二歸,三年債為二十歸。”
“五年債到期之後本息為三十歸,十年債本息則為六十歸!”
“有人或許擔心,你說一年十二歸就十二歸?你說我們就得信啊?”
“沒錯,這年頭誰擔保都沒有用,孤擔保一樣沒用,所以還得拿官田做抵押。”
“此次拿出來做抵押物的,為徐州的四百萬畝官田,內務府將會以這四百萬畝官田作抵押分別發行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及十年期的債券各五百萬兩!”
“如果一年期債券到期無法兌付,就以其中一百萬畝官田進行兌付。”
“三年期、五年期債券在到期之後無法兌付,同樣以官田進行兌付。”
“但是請注意了,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債券沒有強制兌付條款,就是說到期之後如果內務府按日期償還清了本息,就沒有資格再兌換成官田。”
“只有十年債券到期之後,可以將本息強制兌換成官田。”
頓了頓,朱慈烺一指臺下的康百萬說道:“比如說,康翁買了十萬兩十年期債券,那麼十年到期後,既可以選擇拿回本息六十萬兩,也可以選擇將這六十萬兩本息兌換成徐州的十二萬畝官田,每畝官田的單價仍為五兩。”
聽到這,戲臺下一下子就炸開了鍋。
剛才還顯得有些冷澹的商賈也開始熱烈的參與討論。
因為十年期債券折算下來,一畝官田才不過八錢多!這簡直就是搶!面對如此廉價的官田,沒有一個商賈能無動於衷。
看到這,崇禎嘴角再次露出了笑意。
還是之前那句話,發行債券才是籌餉的正確開啟方式,如果單純賣地,徐州的四百萬畝頂多也就賣兩千萬兩,且未必能賣得完。
但分別發行一年、三年、五年及十年期債券,其實就只賣了一百萬畝,徐州的四百萬畝官田就有機會加上四倍槓桿!
兩千萬兩就成了八千萬!
而且按照現在這個賣法,會更好賣。
這還只是發債本身所得,問題是發債就只有債券本身?
大謬矣,發債的最大好處是炒作,是證券交易,收印花稅!
大明的官員只知道盯著田畝賦稅,崇禎直接就是降維打擊,把金融業帶到明朝!
事實上,明末時期的江南比當時的歐洲更利於金融業發展,既便是按十倍槓桿,大明朝的7.5億兩存銀就能夠培植出75億規模的金融產業!
這麼大規模的金融產業,不算莊家炒作的收益,收印花稅就能發財死。
只不過,眼下暫時還不到那一步,飯要一口一口吃,步大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暫時就還是先發債。
……
張有譽這幾天的事情有些多,因而下值晚了些。
經過內閣朝房時卻意外發現,次輔高弘圖的公廨里居然還亮著燈,當下便腳下一轉來了高弘圖的公廨。
“高閣老,您還沒有下值呢?”張有譽作揖道。
“靜涵啊?”高弘圖擱下筆,笑著招手說,“來,坐下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