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將文官武將體系分開,令兩者互不統屬。”
聽到這裡,高弘圖竟然也聽進去,問道:“怎麼個分開法?”
崇禎說道:“文官體系歸內閣總管,官員之選拔、考核、罷黜悉由內閣裁斷,各省各府各州縣之政令,也一律交由內閣來總理,皇帝不得加以干預。”
“武將呢?武將考選不歸於兵部?”高弘圖竟然有些神往。
皇帝不得干預內閣的施政權,這不正是他們孜孜追求的內閣?
“不歸兵部。”崇禎一擺手說道,“兵部只負責建,似徐州等遍佈大明各省的鎮臺,交由兵部考核並校點,但是兵部沒有調兵之權。”
“武將歸於皇帝統管,內閣不得過問。”
“遇到有對外征戰時,皇帝從大明各省鎮臺調兵,交由武將統率,對外征戰。”
“戰事結束之後,鎮兵歸於各省鎮臺,武將也會歸於朝廷,如此一來,武將便不能與鎮兵長時間相處,便可免於藩鎮割據之隱患。”
聽到這裡,旁聽的官員縉紳士子已經是一片譁然。
太意外了,太突然了,聖上冷不丁提出這個,真沒準備啊?
高弘圖也完全被吸引,因為崇禎的這個提議著實讓他驚豔。
當下高弘圖接著問道:“聖上方才說對外征戰,這個發動戰爭的權力歸於內閣還是歸於皇帝?還有錢糧是由戶部出還是從內帑出?”
“這要視戰爭的性質。”崇禎道,“若是大明遭受外敵入侵,或者發生了叛亂,戰爭的發起權歸於皇帝,但是錢糧由戶部支出。”
【注:寫到這正好四千字,但是在這斷了估計會被寄刀片,所以還是接著寫】
“若是大明對外開疆拓土,則戰爭的最終發起權歸於內閣,沒有內閣的允許,皇帝無權發動對外征戰,另外對外征戰的錢糧由皇帝內帑支出,相應的,對外征戰所獲的錢糧也統歸皇帝內帑支配,內閣不得爭奪。”
旁聽的官員縉紳士子開始急速的盤算。
抵抗入侵和鎮壓叛亂的戰爭權歸皇帝,這沒什麼。
對外征戰的發起權歸於內閣那就很好,這可以有效的遏制住皇帝的個人野心,避免帝國因為窮兵黷武而陷於崩潰。
崇禎說到這裡也開始變得有一些激動,霍然起身。
一邊在屏風內踱著步,崇禎一邊又道:“高閣老,這只是朕的一個粗略想法,還有許多細則需要完善,眼下史閣老自我罷職在家,內閣缺人,明日你便回內閣來主政吧,協同解閣老還有路閣老將細則完善……”
可能是因為說得太過激動,居然一下踩滅了蠟燭。
屏風內突然之間就暗下來,接著響起崇禎啊呀的一聲低呼,似乎踩空摔倒了。
“萬歲爺!”黑暗中響起高起潛、盧九德的尖叫聲,還有兵器出鞘的鏗鏘聲,不用想都能猜到肯定是幾個夷丁男爵拔刀警戒。
旁聽的官員縉紳士子心下一緊卻不敢動。
黑暗中還響起高弘圖關切的問候:“聖上,無礙否?”
“朕無礙。”崇禎的聲音很快響起,“眾卿休要驚慌。”
片刻之後,屏風內的蠟燭再次亮起,只見崇禎已經坐回位置,身後的那幾個夷丁男爵也已經收刀歸位。
“聖上無礙便好。”說話的是高弘圖。
說完之後,高弘圖也坐回自己的座位。
從屏風上的投影,旁聽的官員縉紳士子看得很清楚。
停頓了片刻之後,崇禎又道:“高閣老,你該不會因為弒君一案而對朕心生怨懟,因而不願意回內閣視事吧?”
“聖上,老臣……”高弘圖的聲音聽起來有些哽咽。
高弘圖似乎被崇禎感動到了,不過大家覺得也正常,出了弒君謀逆這種事,聖上還能如此信任高閣老,高閣老是該感激。
到了這時,辟雍外的劉正宗、李景濂陡然臉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