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個角度來說,法國侵佔了他們薩伏伊和科西嘉,這是他們人民世世代代就生存的地方,可因為一些變故就要說法語。
再加上義大利建國都已經是19世紀的事了,當時殖民地基本都被瓜分光,僅留非洲還存有一些荒無人煙的地盤。
為了證明自己也是歐洲列強,義大利人登上了探尋非洲的道路。
然而它殖民的地盤非常小,而且全都是爛地,以及一個不好惹的所羅門王朝;相比於法國在非洲雄厚的殖民地,簡直是人比人氣死人。
義大利人自然不能忍受這樣的羞辱,所以他們之前曾是同盟國的一員。
那為何義大利中途反水?總理的選擇是一部分,但更主要的還是要回到歷史身上。
中世紀早期,義大利就被倫巴第人統治著,那時還算是一個完整的封建國家。
但隨著查理曼的崛起,大半個西歐都被加洛林統治。查理曼死後,義大利就被一個由日耳曼人組成的羅馬帝國統治著,義大利對日耳曼的厭惡也就是從這開始的。
十五世紀末神羅內部權力分散,中央對交通不便的義大利很難起到管控,使義大利諸國逐漸從神羅的控制中分離出來。這就是“影子王國”。
獲得獨立是個好事,然而獨立後義大利四分五裂,亞平寧各國之間彼此友好交換意見,宛如曾經東亞的軍閥局面一般。
造成這種形勢的罪魁禍首無他,唯有無所不能卻能缺錢的上帝能幹出這種事。
特別是義大利離上帝非常近,所以只有在三十年戰爭(宗教改革最終部分)結束之後,天主教權威大受打擊,義大利才能開始嘗試統一。
可惜在宗教戰爭之前,哈布斯堡王朝就緊緊控制住了大希臘地區(亞平寧南部,並非希臘),哈布斯堡分支奧地利也控制了義大利北面地區。
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專制主義時代來臨,各個列強都更富有進攻性。
亞平寧因靠近奧地利而首當其衝,奧地利很快就控制了大半個義大利。
君主專制是殘暴的,想要維持它可不容易,必須要透過更加暴力的手段鎮壓反叛。
之後法國大革命,在拿破崙的幫助下成功讓奧地利吐出義大利。
然而很快奧地利又捲土從來,只不過奧地利此時四面縫敵,原先被自己統治的同胞現在變成了敵人,整個國家都忙裡忙外,所以沒心思去管義大利了。
於是一直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薩伏伊王朝才完成了統一義大利的使命,可見義大利的統一過程十分艱辛。
那為何會如此艱辛?都是奧地利人乾的好事!他們至今為止還有一部分義大利領土沒有歸還給我們!
雖然法國也不是什麼好餅,但他好歹幫助了我統一,反觀奧地利人幫了我什麼?只是一昧地壓迫我們!這是對人類的蔑視!
我們曾經為日耳曼人浴血奮戰,可戰爭結束了我們又得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得到。
之後我們厭惡戰爭,不再想上戰場,可奧地利人卻還是強迫我們去為狗屁哈布斯堡送死!
那顯然還是法國人更好一點,只是跟我們有些領土糾紛,這些完全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