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心知肚明,即使利益各有不同,可在階級上他們還是一條心的,都畏懼新階級的崛起。位居帝國大臣的庫斯特除非瘋了,否則必須要打擊這個階級,防止他們崛起。
信件寫完後,庫斯特便讓他的文官以此為稿,稍加修改後以電報的形式發過去。
然後他又在想著如何操縱情報組織,雖然成員的自由都被牢牢限制住,無法與外界溝通,忠誠能夠確定,可能否幹好事也是個問題。
部門剛成立有有兩個愣頭青認為庫斯特沒幹什麼正經事,嘗試打電話,結果被暗地裡的人一槍崩了,而且還往屍體上多打了9槍。好在開戰後第比利斯就從未太平過,市民對此早已習慣,沒有鬧出什麼負面新聞。
其他德國人回來一看少倆人便知道不對勁,聯想到之前庫斯特說的,他們也就老老實實了,只是偷偷罵著德皇祖宗十八代。
可惜無論怎樣憤怒德皇也不可能深入調查,威廉二世為人一貫不錯,對親近的手下不擺架子,就是他的自大影響了他的統治。
而正是這份自大讓他不會去修改自己所做的事,這給了庫斯特極大的膽量,同時也一直保持著和德皇的友好關係。
藉助著他的名號,庫斯特得到了這個部門,只是裡面的德國人可不像奧地利人一樣尊敬他,不會完全依照他的意志行動。
那如何該讓他們好好辦事?金錢權利只能夠誘惑其中的少部分人,武力或許能扭曲他們的生活,但不可能扭轉他們的意志。
古代帝王大多用這三種東西讓人民給他幹活,只在物理上壓迫人民,這顯然不能服眾。
而推翻帝王的人們也不是什麼好鳥,依舊只用物理的方式壓迫人民,只是輕微了一些,屬於是換湯不換藥。
而現在反對資產階級的先鋒們——共產主義就有很多東西可以學,尤其是他們不僅用物理的方式鎮壓反動分子,還餵給人民精神食糧,讓他們變成自己人,然後就能心甘情願的勞動。
所以庫斯特就想學學他們,讓部門內的思想統一起來,幹事就利索了。
這應該是在庫斯特掌握奧地利軍政大權的時候才應該乾的事,不過迫於形勢壓力,改革只能提前在他的內部開始。
這也有好處,可以為之後的改革起到指引的作用,作為統領國家發展的方針。
至於什麼優秀的思想適合目前情況,庫斯特認為國社很不錯。
【國社反對暴力,倡導自上而下(統治階層發起)的改革整治社會制度,是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結合,類似三德子。】
在民族大覺醒的背景下,這些德國人都富有民族精神,其中也有部分激進的馬克思主義者。
或許庫斯特可以讓他們變得保守點,既不太過排外,也不至於推翻皇帝政權。
國社也是社,而且不缺乏民族主義,應該很適合這些德國人。
不過庫斯特在宣傳的時候稍加修改了一下,讓民族主義在其中的含量變得更少,畢竟他的祖國正被民族主義蹂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