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斯特的計劃震驚了凱末爾,這倒不是作戰上有多麼好,這套進攻實際上很平庸。
讓他震驚的是庫斯特在政治上的大膽,敢於違背同盟國老大威廉二世的要求,以及對俄國政壇的打擊。
正常軍官在戰場上都應該是恪盡職守,老老實實打好自己該打的仗。
唯獨庫斯特與眾不同,他還沒打完仗就開始思考未來的利益,這可不是一般的有遠見。
不過這也啟發了凱末爾的思想,配合他那獨特的愛國情懷與民族精神,他也開始想之後的事了。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4月17日,凱末爾的軍隊到了,他本人也必須帶領軍隊進入到高加索戰場中。
臨行前庫斯特表現得異常親熱,希望他能夠保證完成所有命令,為所用土軍起到一個模範的積極作用。
凱末爾自然是滿口答應,然後便頭也不回的走了。
看著他乘車遠去,庫斯特也回到指揮部中,仔細地看著地圖的每一處。
凱末爾部一上來就被部署到了戰場西部,這裡交火不太密集,主要作用就是遲滯住俄軍,讓他們無法動彈。
分配到這樣的工作,任誰都會感到憤怒,可凱末爾卻沒有。
原因是庫斯特講清了原因,他說土軍戰鬥力堪憂,只能充當填線師來使用。
為了不讓他誤會,庫斯特又說他的能力值得相信,可大部分土耳其人都不像他一樣值得相信。
凱末爾對此表示認可,但外界對此不認可,認為庫斯特故意打壓土耳其的未來潛力股,不想讓土耳其發展。
土耳其報社痛斥庫斯特打擊盟友,引得土耳其國內一片譁然,紛紛表示要把他撤出去。
恩維爾想借此機會把庫斯特排擠出去,可德奧皇帝分別給他傳送了兩封電報,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來自德國的那一封著有德皇的親筆簽名,證明這是他親手寫的。
電報上所寫的也如德皇的一貫的率真,直白地表示恩維爾敢撤庫斯特的職,他就敢讓人去土耳其皇宮刷副本。
至於奧匈的那一封則頗為複雜,上面沒有奧皇的簽名,轉而代之的是奧地利議會的簽名。
這代表著什麼?是威爾托克那群狗崽子幹得好事嗎?
庫斯特攥緊手中的電報,皺緊眉頭越發遲疑;握紙的力氣也逐漸變大,漸漸把紙搓成皺皺巴巴的一團,紙上面的字跡也因溼潤而變得模糊。
他之前一直把俄共認為是自己的心腹大患,現在仔細一思考,似乎真正的心腹大患不是俄國人,而是自己!自己的這幫不老實的下屬!
庫斯特感到一陣頭痛,不再去想著這些無用的事,認為一切不過是自己太過疑慮了。
他本來就是想做好戰役準備的同時放出一些假訊息,想要看看自己的評價如何。
剛開始詐出來的訊息還都讓他挺滿意,至少知道了恩維爾在背後一直不老實,宣傳他的壞話,可惜他有德皇威廉照著,誰敢找茬最後都只能碰得鼻青臉腫。
德皇也是一如既往的支援他,以至於產生了一個笑話:庫斯特是德皇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更要命的是同盟國內部也會開這樣的笑話,就連德皇本人聽聞過後也不生氣,反而樂意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於是庫斯特就被冠冕堂皇的掛上了“偽霍亨索倫家族成員”的稱號,讓他很是無奈。
但相比於來自奧匈的電報,德皇的舉動是如此含情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