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凱末爾乘坐專車來到高加索地區,他的部隊還需幾日才能到達。
庫斯特親自去迎接,希望能給他留個好印象。
看到在站臺等待的凱末爾,身穿土耳其標配的綠色軍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絲不苟的軍官。
欣賞之餘,凱末爾也注意到了庫斯特,伸手向他示意。
庫斯特也不廢話,大步走到他前面,兩人相視致敬,然後又面帶微笑的握緊手。
客套了幾句,庫斯特便請他上車,待到指揮部後慢慢聊。
凱末爾欣然接受,他本來就很好奇這個極具聲望的將領,也想知道德皇為什麼經常把他掛在嘴邊。
如今一見面他就有所明白,庫斯特獨具有的人格魅力非常震撼人,不需開口就能把膽小的人嚇得屁滾尿流,這讓同為高階將領的凱末爾很是羨慕。
但他可不想獲得,畢竟庫斯特身上的十幾道傷疤擺在那,大大小小的彈孔久經風霜卻仍保留在肌膚上,還有幾處明顯被炸過的地方更是瘮人。
在確立第一印象後,凱末爾便收回目光。在遙遙無際的大道上輕哼幾曲,作為艱苦行程中的一縷慰藉。
道路說長也長,崎嶇而又蜿蜒,陡峭而又險峻,讓人看不清路在何方;可說短也又很短,僅過了二十分鐘就到了,中途他們的車子還拋錨了,幸虧帶了維修員。
兩人從車上下來,有說有笑地走進指揮部。
看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地圖,庫斯特輕嘆一聲,然後拉著凱末爾坐到位置上。
目前凱末爾的大部隊還未到,武裝列車把他們拉過來也需要四天時間,重組部隊也要花費很長時間,何況土耳其的軍隊很混亂,士兵肯定會以各種形式開小差。
所以現在凱末爾只能當個軍事顧問,不過這也合庫斯特的意:讓他看看自己是怎麼打仗的,給他開開大眼。
庫斯特把之前4個月的行動翻了出來,感慨了幾句,然後遞給凱末爾。
他還直白地告訴凱末爾:“我目前所做的一切軍事行動,都是在為我的政治目標做鋪墊。”
此時尚年輕的凱末爾看到他那大膽的進攻計劃以及完善的應對方針,本就大受啟發的他聽到這話更是茅塞頓開。
“戰爭雖然飽受人們唾棄,但不得不說,戰爭確實對權利很有幫助,或者說是與權利完全繫結在一起的。”
凱末爾反覆咀嚼著庫斯特在一張紙上所寫的報告,似乎讀懂了什麼。
雖有些激動,但凱末爾壓制住了內心的波瀾,外表沒有絲毫動容。
庫斯特看他這樣,也不再炫耀功績,反而跟他認真商議起了戰事。
他把目前情況告訴了凱末爾:
東部非常安寧,土軍已經全部撤到了外高加索,俄軍卻還未完全佔領整個高加索北部。
西部自從拿下第比利斯後逐漸交起了火。從4月12日截止到今天,土軍不斷髮起攻勢,卻因複雜的地形無法取得太大的進展。
而中部是最熱鬧的,雙方在這裡不斷交換意見。同盟國聯軍之前曾奪下第比利斯後,又向西推進了100多公里,整個過程摧枯拉朽,完全沒有遭到任何抵抗。
大多數外籍軍官(德奧軍官)打上頭了,還想往前打,但庫斯特制止住了他們,他知道這是俄國的小伎倆,是他們自己把部隊撤到山後面的。
庫斯特認為目前除東部俄軍外,大多俄軍都無法構成威脅,此時冒然推進無疑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損失,這會讓俄國的戰損比不那麼難看,同時也會給之後的行動增添阻礙。
所以他乾脆的停止所有行動,等待俄軍重新調整好部隊,然後再次尋找出突破口,扒開俄國人的防禦,徹底癱瘓掉他們在高加索的指揮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