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以後大家各自負責一方面,皆為百濟戰區的方面大將。
各有各的任務在身。
再聚時,應該不會像以前那般自在了。
另外劉伯英則是回到海船上,偶爾也會派兵沿熊津江入泗沘城,讓船上的衛兵在城中輪休。
還有就是幫助城中唐軍傳遞訊息,或者運送一批物質。
困難還是有的。
泗沘城中唐軍糧倉裡的糧食,已經日益見底了。
時間是龍朔元年正月底。
夜色深沉。
凌厲的海風吹過半島,大雪紛飛。
這應該是立春後百濟最後一場雪了。
氣溫一下子降到冰點。
俗稱的倒春寒。
故百濟國王都泗沘城,在深沉的夜色中,在風雪之中,位於北邊的城門,悄然開啟一條縫隙。
一支全身黑衣的唐軍,悄然出城。
從第一騎出城,到最後一騎,足足用去了大半個時辰。
看他們的馬與兵器,衣甲形制,與普通的唐軍不同。
如果有泗沘城內的唐軍自然會認得。
這些裝束,是新成立的熊津都督府,代都督蘇大為的下屬。
這是蘇大為擔任代都督以來,第一次行動。
很可能,也是唐軍戰略收縮後,最重要的一次行動。
騎兵出城,向著北境而動。
同一時間,沉寂靠在海港的大唐水師,大船悄悄起錨,向著北方仁川港的方向,悄然駛出。
騎兵一路向北,冒著風雪酷寒,前行了大約兩個時辰,然後鑽入道旁的山林。
林中生起若有若無的火光。
在這樣的風雪夜裡,不會有任何人發現有人的蹤跡。
林間,被人劈開雜草,騰出一片空地,唐軍將戰馬牽於避風之處,細心的喂以豆料,給馬休息。
除了有人料理戰馬,還有人升起篝火,給衛兵輪流暖身。
最中間的一堆篝火,以蘇大為為首。
身邊站著安文生、婁師德、王孝傑、黑齒常之、南九郎等將領。
如今蘇大為麾下,一共有四千八百衛士,將原本的折衝府一分為六。
蘇大為代熊津都督,下面設四折衝府。
每折衝府按下府制,八百人。
婁師德、王孝傑、崔器、蘇慶節、阿史那道真、黑齒常之六人統領。
此次蘇大為出城,共帶了三個折衝府的兵力,共計兩千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