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紹義抱拳大聲道:“只怕他們不敢來,若來,屬下求為先鋒。”
“壯哉。”
劉仁願拍拍他的肩膀,以壯其志。
將屬下們的神情紛紛收在眼裡,心道:諸將精氣尚在,軍心可用。
他的目光又落到蘇大為身上。
見他不像其他將領那樣表現興奮,但面容沉毅,顯得不焦不躁。
心中不由讚許:每逢大事有靜氣,蘇大為此人,身上有名將之姿,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又想到此前蘇大為提議唐軍收縮至泗沘,進行戰略收縮。
眼光也是卓然。
其實退守泗沘,絕不是蘇大為一人的決定。
而是唐軍上下,已有這種共識。
包括劉仁願心裡,也有收縮戰線的想法。
我軍人少,叛軍勢大,此時再將本不多的兵力分散出去,殊為不智。
拳頭只有握緊了,才有力量。
不過蘇大為是第一個將其提出來的人,還是讓劉仁願十分欣賞。
劉仁願為人粗中有細。
表面大大咧咧,可他是軍二代,也是入過弘文館進學的。
若真把他當一員莽將,那就錯了。
平時軍略會議,他習慣讓屬下發言,他再擇優而用。
這是他用人的思路。
令屬下人盡其才,人盡其用。
“幸虧當時咱們退守泗沘,如果現在還在熊津,四面皆是叛軍,斷了水路補給,情況不堪設想。”
將領中有人道:“如今背靠大海,進可攻,退可守,補給不斷絕,便立於不敗之地。”
“不,還得提防一事。”
蘇大為開口道:“我軍不熟悉百濟的氣候,不知道嚴冬究竟有多酷寒,這個冬季,要提防因凍傷或風寒大量減員。”
這話一說,劉仁願心中一凜,點頭道:“阿彌所言甚是,這件事我會交由軍中醫生去辦,還有冬衣得多備一些,炭火柴薪都不能斷,薑湯也多備些,給巡邏和守城輪換下來的將士,喝點薑湯去去寒。”
劉仁願的決定,自然是一片擁護。
可以讓下面計程車卒舒服點,開春後大戰時,能多幾分戰力,自然是極好的。
“我現在才知道,為何蘇定方大總管,要在戰後一個月,便匆匆帶著主力返唐。”
蘇大為看著地圖,忍不住感概道:“若是再晚一些,大雪落下,大軍就不方便行動了,現在咱們一萬人,光靠海路補給都吃力。
如果當時是十幾萬大軍留下,只怕會活活拖垮。”
這話自劉仁願以下,皆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