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李治為何要在單獨召見蘇大為時,主動提出讓他從軍的話來?
細細思索,當是為了籠絡武媚娘。
此次能中央集權,將關隴與山東勢力打壓下去,與武媚娘在背後出謀劃策,穩定後方,脫不開關係。
過去在王皇后掌六宮的時候,李治根本施展不開。
朝堂上有長孫無忌,回內宮有王皇后,只怕他連起個夜,御了幾女,外廷長孫無忌都摸得清清楚楚。
現在換上武皇后,武媚孃的出身清白,與任何勢力都沒有直接的瓜葛,如此,李治方能高枕無憂。
而且武媚娘頗有權謀,遇事與李治一起商議,常有拾遺補漏之效。
這也讓李治越發離不開她。
所以對於武媚娘,他是真心喜歡,也願意表現出自己的喜歡。
看,你的孃家人,你阿姊武順,我封了;你阿孃,我封了。
你弟弟……
這半路認的不良帥弟弟,卻不太好辦了。
唐時軍政二職分得不是那麼清楚,比如裴行儉,在長安為長安縣令,主管民政這一塊。
但是外放西域都護,又是民政為輔,主抓軍事。
裴行儉師承蘇定方,用兵也是上上之選。
這種複合型的人才,好像放在哪裡都能用,都好用。
光是這樣倒不要緊,怕的就是朝中還有特殊關係。
蘇大為,就屬於這一種。
他同樣久居長安縣衙,雖是不良人,但遇事極有手腕頭腦。
至今,也沒見他被什麼事難倒過。
連當年長孫無忌有心將他壓下去,也被他無驚無險的平安度過。
這就是本事。
李治將蘇大為外放,令他入徵西突厥唐軍時,未嘗沒有考驗的心思。
對蘇大為這個人,他還看得不是那麼透。
此人早年對自己有救駕之功,與武媚娘關係極為親近,不是血親,勝似血親。
但此人與玄奘又過從甚密,聽聞還善於結交,與大唐諸國公,還有丹陽君公李客師,也關係匪淺。
這令李治,暗中頗為在意。
他的辦法,就是將蘇大為踢出長安,換一個環境繼續觀察。
結果很意外。
蘇大為就像是頑強的野草般,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
在軍中也混得如魚得水,甚至屢立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