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場的儒家之人很糾結。
其他學派的人並不知道儒家之人的心思,他們看儒家之人的眼神很有深意。
“當真是好霸道的學說,你們儒家真是瘋狂。”
很多人都看出了這春秋繁露的用意。
“大一統。”
這文章的前幾篇無不是在透露這個意思。
大一統,儒家的大一統,其他諸子百家在何處?
頓時全場的氣氛就有些變化。
雖然之前諸子百家也有爭執,但是這些年基本上都能維持相對和平,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幾百年諸國混戰,諸子的理論是為了尋求一條救世之路爭辯。
而當聖皇開啟了人道與文道的權柄之爭後,文道諸子之間的矛盾就相對小了很多。
生存還是放下矛盾,稍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更何況這些聖道人物。
短時間內放下矛盾,不過是戰略重心的轉移。
而現在儒家分明是背叛了文道的陣營。
大一統分明就是為了人道王朝背書,況且他們也能看出大一統思想之下隱含的意思。
那必然是要對百家動手。
二五仔遠比敵人更可惡。
儒家修士看著他們的臉色,他們現在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而此時儒家理想國之中的眾人已經停止了動作,就連理想國正中的人都有了變化。
孔聖高坐理想國中間已經有幾十年沒有動作。
事實上自從當年這位自冥土之中復甦,也沒動過幾次。
他每一次動,都是有不得不為之事。
大聖不得出手乃是諸子之間的共同約定。
也是無上天這些年維持穩定的根基,就算當年白起欲要以血魔之道成聖,大聖都沒有出手。
大聖不出手是底蘊,也是威壓。
當理想國與陳勝周圍的圓圈連線的時候,儒家三位大聖已經有了感應,此時再見這個畫面他們豈能不明白現在的情況。
孔聖看了一眼,就再次閉眼,宛如石塑。
孟子看了一眼,也和孔子一個表情。
荀子看了一眼,笑了笑,也閉上了眼睛。
下面的儒家諸聖,他們都沒有太多的變化。
成為聖道,他們的智慧以及閱歷,以及理想都是經歷了無數血火磨練,幾位聖道互相看了一眼,此時儒家的諸多聖道之中,為首的是顏淵、子思、子夏、曾子、子張、子貢、子路…
顏淵看看幾個師弟,他嘆息了一聲,又將目光轉向那魚陳勝連線在一塊的細微通道。
雖然經過一段時間,通道已經大了很多,比之前大了上百倍,但是這對於儒家理想國來說依然是九年以豪。
“諸位師弟,你們有什麼看法?”
顏淵是孔子首徒,在理想國之中,有異乎尋常的威信。
當年他在人間隕落之時,孔聖哀嘆:“意!天喪予!天喪予!”。
他是孔聖最得意的弟子,也是他親自從冥土之中找出來的。
“諸位師弟,想必你們也看了出來,你說我們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