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諸多的聖道以及各個理想國之中的修士,全部在這瞬間感應到了。
《春秋繁露》雖然不如道德五千言那般蘊含天地至理,也不如《論語》那般盡是聖道之言,但它卻有經綸大國的儒家聖道,幾乎與當年的《商君書》無異。
雖無驚世華章,卻有治世大道。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經綸百代者亦無文彩華章。
這個畫面就在那個瞬間默默的穿過了八重天,來到了無上天。
那個畫面就在無上天所知世界的上空懸浮。
無上天是理想國級別才能存在世界,這是聖道才能開闢國度的世界。
而諸多的天人、賢人以及哲人,他們都依附著這些理想國度。
他們既是依附,也是理想國的一部分。
文界的異象只是一個畫面,卻引發了天地感應,這些修士都感應了。
在無上天裡面有一個空白場地,那裡是諸聖聯手開闢出來的場地。
諸子百家學派的巨頭雖然都在無上天,但是無上天太大了,諸子的道需要論證,諸子的理想國需要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所以就有了這麼一個論道之地,它只是一個空白的場地。
唯一的用處就是與諸子的理想國連線一個通道,供天人修士通行。
此時這片場地之中,已經聚集了很多的天人、賢人、哲人的修士。
他們有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道家……
“這是下界有大經出世,但很奇怪,居然不是聖道典籍。”
“這不是像道德經那樣,至道之術,倒是有點像經綸之道。”
“這些年,人道之中大經出的不少,我總感覺比之前的時代多的多。
“就最近這二十多年就出了數卷大經,這樣的經典放在一百年前,幾十年才出一本,看來真是人道就要興起了。”
“自從齊王逆天改命以來,這個世界的變化,就超出了我的想象。”
“其實這幾天發生的事情看起來也是很有些玄機,你細細想這幾日的情況,也是這十多年來少有的情況。”
“前幾天星辰異動,帝星搖曳,紫薇三光耀世。然後又是諸聖聯手坐下那等驚天大事。我自幼觸覺靈敏,又有至誠之道,總覺得這段時間會有大事發生。”
修士們開始議論起來。
“你怕什麼,天塌下來有諸聖在,不會有事的。”
“不錯,你這就是杞人憂天,有諸聖在,聖皇也奈何不了我等,你我雖然已經是超越凡俗之人,但是相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聖者和大聖來說不過是螻蟻。”
“真要是到了大廈將傾的時候,你我皆是局中人,無須操心。”
“你倒是看的開。”
他們都是博士之上的強者,經歷過春秋戰國最混亂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是歷經最殘酷的殺伐,見識過世界最為驚心的故事,他們每一個都是一個故事的主角。
可以說博士之上的人物,每一個都是智慧的存在。
隨著那個畫面中,中年男子的誦讀,他們的臉色漸漸開始變了。
無論是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的修士臉色都變了。
只有儒家很多人的臉色有些奇怪。
聽著朗誦,應該是儒家的春秋和公羊春秋,但是其中的學說卻是儒家之中幾乎沒有聽聞的學說。
三世說,天人感應。
對這些儒家修者來說,也頗為迷茫。
這樣的學說應該不是一個人的功勞,它要出現這樣的成熟,肯定是經過了很多次的論證,必然會是眾人皆知,可是現在就這麼出現了。
這是一個沒有在儒家參與的,儒家學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