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今天他卻見到李更多的豪傑。原本的計劃之中,這些文章都是中規中矩的,不求最好,但求不浪費精力。
爭鳴山才是理想九山的最激烈的地方。但是看著陳勝和安期生的狀態,申的爭鬥之心也漸漸被激發出來。
同時九品,安期生有膽子謀奪超品文心,全力以赴,以一九尺志氣的身份喊一個落魄宗師為是師兄,這樣的心態是何等可怕。
強者自有氣度與格局,但是一個能放下架子的強者,更讓人害怕。更何況申之前對安期生說的話,並不是虛言。
每一個在文道之上有追求的人,無不在謀求更高品級的文心。現在已經是第五山了,七山之後,每一山都是一關,會淘汰現在很多人。
他申也想一窺超品文心。申對於與那位大人物的合作,並沒有太多的在意。
畢竟他是荀子再傳,對那人並沒有太多的畏懼,大不了隱居深山。但是超品文心只有這麼一次。
“那就試試,全力以赴看看。”
“當我老了,也不後悔。”申看著之前的文章,有重新書寫起來。這次他要寫他自己的道。
理想山外諸聖的目光大多在安期生、陳勝、以及申上。之前申寫的文章並不能入這些聖者的眼睛,但是隨著他自我的改變,也漸漸讓諸聖重視起來。
“不愧是九尺志氣的人物,這一改變立刻就能寫出不一樣的文章。”一位儒家聖者讚歎。
這裡儒家聖者不少,對申的改變越是很高興。而兵家聖者先軫則是看著隕的文章搖頭。
“兵家聖道卻被寫成這樣的文章真是可惜。”一些聖者都是在看著這些學子文章評論。
但是有一些聖者,都在看陳勝的文章。陳勝那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讓這些人為之驚異。
光這一句,足以讓很多聖者都深思。話雖簡單,卻蘊含著極深的道理。
“妙呀。”有聖者似乎想到了什麼。
“這是民貴君輕思想發展到極致的演變。”這些聖者都是文道之上極為出眾的人物,略一思量依然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這是孟子思想的結果。
“這一篇文章似乎在反題目而行,有點意思。”
“這哪裡是有意思,這是有勇氣,要不是年紀小,出了理想山都要被法家那幫人定罪,居然對聖皇指手畫腳。”
“這也不一定,聖皇那是何許人也,不會在這種小問題上斤斤計較,我看這小子也是認準這一點了。”
“後面這是從呂氏春秋中擷取的章句,這小子倒是有些見識。”諸聖意志交流,都看出陳勝的目的。
“諸位你們發現沒有,聯絡前面的文章,我突然有個發現,這是想用雜家相邦分割君權。”忽然間一位聖者,突然傳音。
“有這會事?”
“我看看之前寫的,第一篇寫的是雜家的構架,第二篇調和陰陽,引出了雜家相邦的好處,再看這一篇正好聯絡起來。”
“好小子,真是好心機,一步一步來,心機深沉。”
“他這是一步一步將他開闢的雜家思想傳揚出去,這小子的野心不小。”這一下很多人都看出了陳勝的用意。
“難不成,這真正的雜家思想真的會在這個時代出現?”有聖者想起了之前的傳言。
“那不過是一個笑話,你還當真了。”諸聖都在議論,陳勝寫的正是酣暢淋漓的時候。
他文字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心中快意,寫到酣出,不由的想要大笑,卻生生忍住了。
頭頂一股氣息出現,這一股氣,從明本山就開始匯聚。這一下三股氣都匯聚在一起。
形成一個循壞。漸漸形成一個類似於花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