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如今之節度使,麾下戰兵,從未有數萬之眾的。
然而老曹麾下,不算梁山、高唐州,亦有近五萬眾,若傳出去,直是駭人聽聞。
因此朝廷兩路調兵,穆弘等五隊去往大名府的,都叫他各帶千餘人,武松三個來汴京參與南征的,也只帶得三千餘人,大部兵馬,依舊以莊丁、護衛等諸般名頭,藏在各州未動。
這三千餘人,皆是精挑細選,特意拔出輕捷善走、膽闊敢殺的好漢。此番來做先鋒,倒也算人盡其用,每日行六七十里,早把大隊人馬甩在身後,行約二十餘日,便至揚州境內。
這時正是宣和二年(1120)二月中旬,曹操一行沿江畔而行,放眼望去,好一派初春景象,有道是:
大江在側,冰河消解,蟄蟲始振,萬物復甦,樹梢地頭,已見朦朧嫩綠,水畔丘山,更有新放梅花。
燕青見那一樹樹梅花開的正好,不由興致大起,縱馬登丘,攀折了大把花枝,回來分於一眾兄弟,各自插在鬢邊。
待將梅花遞於曹操時,老曹卻不曾接,只望著眼前道陌愣愣出神,武松一旁瞧見,伸手替他接了花,低聲問道:“哥哥,可是有何心事?”
曹操被他一喚,方迴轉神來,搖了搖頭,告訴道:“卻是偶然想起前生事,呵呵,記得討董卓時,一眾諸侯不思進取,夜夜笙歌,某不屑為伍,孤軍深入,中了徐榮埋伏,險些喪命,麾下士兵亦折大半,沒奈何,只得帶了夏侯惇遠赴揚州募兵,得揚州刺史陳溫、丹陽太守周昕兩個相助,募兵五千,當時所走,便是這條道路也。”
武松笑道:“如此說來,此處豈不是哥哥福地?”
曹操看他一眼,嘆口氣道:“甚麼福地,那五千軍大約不願北去,夜裡鬧反起來,縱火燒我帳篷,齊齊要來殺我,被我手刃數十人,方才驚散,天明計點,逃了大半,只餘五百人未叛。”
武松沒想到兄長前世還有這般經歷,不由咧嘴笑道:“幸好哥哥本事,若換個人,就算逃了性命,怕也不免志氣盡折。”
曹操聞言微笑道:“男兒丈夫,既然立志報國,自當百折不撓,越挫越勇。”
說罷就手裡接過梅花,插在自家頭上。
這時燕青分完梅花,縱馬而回,恰聞老曹“百折不撓”之語,以為是見了梅花心有所感,笑道:“哥哥說得好,這花兒披霜戴雪,熠熠生輝,恰是我輩寫照。”
老曹懶得細說,大笑道:“小乙此言不錯,正是這般道理。”
又望眼前風景,雖隔千載歲月,卻似恰如當初,一時興起,即興口占七律一首,長吟道:
“春風碧水漫石橋,煙雨多情繫柳條。
難忘初心拾舊夢,忍掬老淚粹新刀。
千秋壯氣重重浪,萬里長江滾滾潮。
且待清愁皆斬盡,梅花開遍看兒曹。”
眾人聽了,雖多不識其意思,卻也齊聲叫好,武松聽得最好“看兒曹”一句,笑呵呵道:“哥哥可是想小蠻了?”
曹操道:“自家兒子,誰能不想?你難道不想念阿笑?”
李逵聽他們談論兒女,湊上前嚷嚷道:“我也想我家阿瓜了,哎,如今有了孩兒,方知做父母的心腸,想我當初打了人逃走在江湖上,老孃卻是何等牽腸掛肚。”
曹操聽他說出這般話,喜道:“鐵牛卻是越來越懂事了,你老孃如今治好了眼,也算享到了你的福氣,只是雖有伱孝順,怕是也掛懷你哥哥,待這趟回去,你去接他一趟,就在青州做些營生,日後你隨我出兵放馬,老孃也有個兒子在跟前盡孝。”
李逵聽了笑道:“若此甚好,鐵牛這二年也攢了好些錢財,就買幾百畝地送於哥哥,也叫他做個地主,落個半生快活。”
正說笑間,忽然前面喊聲大作,曹操側耳細聽,只覺甚是熟悉:“敗了敗了,我軍敗了。”
曹操神情一肅,躍馬登上土丘,眾兄弟緊隨其後,臨高下視,只見數百官兵,都著宋軍服色,丟盔棄甲躥來,口中大叫:“敗了敗了,走啊走啊。”
曹操不由失笑:“南來北往所見官兵,都似一個模子澆出來的,似這等人馬,若無吾輩,將來如何能同金人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