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明鑑:房州地狹人稀,資源貧瘠。現已接收兩萬三千戶移民,人口九萬餘。”
“雖新村已建好,荒地也已開墾,然時節不對,無法種糧。”
“九萬移民過冬口糧尚無,急需準備,否則今冬將有大飢。”
他轉筆又把房州的新辦法寫了上去。
“有上庸令陸宜,給移民每村雞鴨鵝卵,由村民孵化,沿河放養,上下游用木築壩,水流依然,可自然生長。”
“山坡放養山羊等物,均可作為冬季口糧。”
“只數量較少,難成大器。”
襄陽城節度府。
李裕看著李真的奏報,一會皺眉,一會舒展。
李真只是操心房州一州之地,李裕要操心的卻是整個南陽系地盤。
在李裕將魯陽關、方城關放開之後,每天過關人數多達萬人。
一個月下來,就有三十萬河南人口進入了荊襄。
不僅如此,從長安來的難民人口數量也是激增。
李裕現在嚴重懷疑,關內道和河南道的人是不是來了一大半?!
八月初,他收到了朝廷的詔書。
自己的鎮南軍留後轉正了。
條件就是在關內施粥,加快難民轉運速度。
李裕能不頭疼嗎?
兩邊加起來至少有五六十萬人口,只吃飯不幹活,這誰受得了?
肯定不能讓這些人都集中在南陽,往下分吧。
李裕也有心眼,把這些難民中的匠戶留在了南陽,其他人口都往南運。
荊南留下十萬人口,湘北留下十萬,湘南留下十萬,江西二十萬。
這就是五十萬的空間。
自己的荊襄和南陽再留下二十萬,應該問題不大。
李裕相信,南陽和荊襄提供二十萬人的過冬口糧是沒問題的。
“看樣子,李真在房州乾的不錯,你看看。”
李裕把呈報遞給了王厚協。
王厚協看過之後,說道:“主公,應把這些辦法通報給各地,讓他們照葫蘆畫瓢,還是能節省很多口糧的。”
“嗯,這個辦法可行。”
李裕想了下,繼續說道:“給各縣下發些食鹽,那些肉食可以醃製起來,留著冬季當口糧。”
“好,我這就下發。”
很快,南陽、荊襄、江西有德王府詔令,指導各地移民的生產,一場打魚摸蝦醃製過冬的運動在這些地區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