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月餘時間,一座座農莊就拔地而起,村莊周圍的荒地就已經割去了雜草,翻出了嶄新的泥土,在大太陽下暴曬。
難民的口糧很簡單,有一部分是從襄陽運來的糧食,一部分則是山上的野菜。
吞噬
這樣可以菜代飯。
李真這段時間為了能讓這些難民活著,費盡了腦筋。
河裡有魚,山上有野物和野菜。
他發動各村的青壯,上山下河。
每村建立公共食堂,所有糧食必須交到村裡統一安排。
他的這個辦法還真管用。
每家每戶都不再藏私,糧食定量,按人頭分配。
在房州的最西側孔陽水畔,李真走進一個新建起來的村莊。
村子是新建的。
一條土路的兩側,用木頭搭建了成排的房子。
房頂是茅草棚。
雖然大旱,可這裡反而氣候溼潤。
早晚霧氣昭昭。
河水尚算充沛,村子周圍的荒地已經開墾了出來,栽種了蔬菜。
村中三三兩兩的小雞悠閒的散著步,在路邊啄食小蟲。
靠近村子的小河裡,一群群的麻鴨在水中扎著勐子,黃橙橙的腳掌蹬著水花,屁股朝天,在水中尋找著食物。
遠處河面,一團團白雲鋪在水面上,緩緩的飄來。
“那是什麼?”
“咳咳,二郎,這是鵝。”
老管家回道。
“哦。”
李真見過鵝,可沒見過這麼多。
這群白鵝有百十隻左右,順著水流在河岸邊吃著水草。
功夫不大,又有一群白鵝順流而下。
李真轉頭詢問村正。
“村正,這鵝順水而下,不會丟嗎?”
“呵呵,大人有所不知,我們在上下游用木頭做了個水壩,不影響水流,鴨、鵝到了水壩就過不去了,自然安全。”
“哦?這個辦法好。”
李真一聽,心裡佩服。百姓的土辦法還真管用。
“你們還養了什麼?”
“大人,我們山坡上養了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