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該過程中,你投稿肯定要用英格蕾絲,你借鑑引用,也肯定要用英格蕾絲,因此你要學習英格蕾絲,否則你看不懂科學界的論文。
這就導致,英格蕾絲成了落後國家主要學習的語言之一,甚至比母語都重要。
換句話說,如果東方的科研能力極強,東方的SCI全是漢語,咱哪還用學習什麼英格蕾絲?
因此SCI的作用,不僅可以體現發表者的學術水平,還可以體現該地區的科研實力,體現該國家的整體研究能力,以及扭轉國際看法,吸引海外人才參與研究,甚至從海外吸納投資等等。
而論文需要‘有點東西’,才可以成為SCI。
這個有點東西,自然是研究成果。
包括植物、動物、化學、物理等科研成果。
但培育植物需要花錢,飼養動物需要花錢,搞化學更要花錢,否則哪來的實驗體,哪來的試驗裝置。
因此,SCI具有一定的投資成本。
或許是幾千塊,或許是幾十萬。
徐飛主修‘高能物理’,並且是實戰派,不是理論派。
由於全球沒有多少臺先進的大型粒子碰撞機,每一臺又都需要投資數十億美刀。
加上全球局勢複雜,歐區暫停了‘核子研究中心’,目前全球只有一臺可以發現上帝粒子的巨型裝置,也就是大澤粒子碰撞機。
這就導致徐飛發表的相關論文,可謂價值連城,甚至不為外人所知,屬於絕密資料。
當然,徐飛從未寫過什麼論文,大澤粒子碰撞機是胡謅的,徐博士名下搜尋不到的300餘篇SCI也是胡謅的。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以博士畢業為理由,向徐飛索要SCI,肯定是為了節省資金,順便提高學校影響力。
此外,麻省理工學院的大股東已經換成詹姆斯,詹姆斯跟徐廠長矛盾重重,拿‘論文’卡畢業,在外界看來也理所當然。
徐飛想通這些問題,喚出半透明頁面,找到基地科研所錄入的一篇,關於‘光粒子與磁場強度’的報告,用華夏文字,以黃泥崗土話的形式,翻譯出來。
然後再用‘黑話’潤一潤,傳送給麻省理工物理學院,並標註:鄙人是東方人,在研究領域,用華夏語更能描述科研成果的特性,如果換成英格蕾絲,我擔心會出現許多不必要的錯誤,希望導師們可以理解。
至於對方能否看懂……
徐廠長日理萬機,能投遞論文就已經謝天謝地,麻省理工物理學院對此肯定不會在意。
只是不知道,對方找人翻譯論文,能否理解裡面的土話和黑話。
徐飛想到這,聯絡TEP大學校長劉鶴,讓對方找幾名頭腦靈活的川蜀學員、陝地學員、藏地學員、建福學員,以及幾名來自偏僻山區的學員,再讓這些學員用各自的家鄉話,把另外幾篇論文也翻譯出來。
等忙活完,已是深夜。
隨手翻翻紅旗系統的訊息欄,徐飛發現一本錄取分數線已經出爐。
由於今年各地都用各自的試卷,各地試題難度、科目總分、錄取分數線也就各不相同。
並且試題難度跟當地教育計劃,以及當地使用的教材有關,最終錄取分數,幾乎沒什麼意義。
就像A地區的語文教材,全部採用三國演義文言文,等到考試,挑選幾個段落讓A地區的學生填詞。
B地區的語文,全部採用紅樓夢文言文,不學三國演義,B地區學生會做A地區的文言文填詞嗎?
但地區卷的出現,卻解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高考移民’。
以前東山的學生在鄰近高考的時候,聽聞東北錄取分數低,紛紛把戶口轉移到東北的鄉下,藉此報考更好的學校。
但今年這招就行不通了,因為早在去年,各地就開始使用各自教材。
這就造成,當地不認可外地的高考分數,當地高校只能從當地招生。
如此一來,比如東山,開始對高校資源進行整合。
眾多大學遷居新校區,組建‘大學城’,眾多學院合併為一所,組建專業技術示範區,甚至跟類似狀況的南河與北河,共同創辦地區性質的‘聯合大學’。
然後憑藉手頭資金,從TEP大學引進教案、教材,甚至簽訂‘借廠辦學’、‘聘請工程師’、‘考取TEP證書’等協議,以及與大澤勞務派遣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