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昧請教,不知尚書大人名諱如何稱呼?”
“呃……”
這次輪到差役狐疑地看向陳魚:“尚書大人貴姓高,名諱上士下廉。”
高士廉!
長孫氏的舅舅。
難怪!
只是這間星級牢房能住嗎?
一旦住進去,可就坐實了自己與秦王府的關係,會不會有人借題發揮呢?
可若不住,瞧了一眼遠處的腌臢不堪的尋常牢房,陳魚便悻悻後退。
唉!
真是為難,尷尬啊!
……
長安城裡,尷尬的不止陳魚,還有唐儉。
作為大唐的民部尚書,他發現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東西——筒車,對於灌溉多有幫助。
唐儉已經上疏朝廷,在全國各地水域豐富處推廣。
按照慣例,新農具的“發明者”自然也要受到朝廷的封賞、獎勵,唐儉也遞了奏疏上去。
可尷尬的是,前腳上疏,後者筒車“發明者”陳魚卻被抓進了大牢。
唐尚書心裡跑過一群萌寵神獸,下朝路上找侍中陳叔達訴苦。
陳叔達也已聽聞訊息,那個自己曾見過,頒發過封賞的有為少年竟然被下獄了。
換作尋常,陳叔達沒準會說句話,查究援助。
可得知與東宮和秦王府有關後,素來明哲保身的陳叔達便佯作不知,還裝模作樣地安慰了一番唐儉。
說什麼朝廷會秉公處理,不必擔心云云。
事實上呢?
完全要看東宮和秦王府的博弈結果。
至於那個農家少年,就要看運道了,多半隻能聽天由命。
陳叔達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乘著牛車悄然回府。
不想在府邸門前被一個婦人攔住,任由陳家家奴驅趕,就是不讓開,口口聲聲一定要面見陳公。
莫非是民婦攔路告狀?
大唐不流行這一套。
再者說,即便伸冤,也該去攔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的馬車才對。
“陳公,那婦人說,看過這個,您一定會見她。”
陳叔達本來不想理會,但看到湖絲錦帕託著的珊瑚手釧時,頓時愕然。
他家中老母也有一個,乃是當年後主寵妃張麗華所贈。
那一年,南海進宮一株大珊瑚跌碎,張麗華命能工巧匠製成手釧,分贈給陳宮所有的女眷。
那麼……
陳叔達掀開車門,看著車馬前攔路的中年婦人,定睛細看,彷彿看到一個稚嫩的影子,越看越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