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周掌櫃言重了,還望轉告貴主人,豆腐、豆芽於貴府只是細枝末節,無傷大雅;於居安里老少而言確是餬口之法,還望體諒。”
見好就少,被宰相誇讚幾句就不知天高地厚,是不成熟的表現。
不管怎麼說,攬月樓背後是滎陽鄭氏,五姓之家,明面還是不要結仇的好。
“好,一定帶到。”
“豆腐、豆芽無法與貴店合作,不過在下還有樣物事,周掌櫃或許有興致。”
陳魚瞧了瞧那一箱銀判,頓時計上心來。
既然帶來了,就不必帶回去了。
威脅之後一句輕飄飄的道歉就完了?總得付出點代價。
“哦?”
果如所料,周發奎饒有興致。
“此物名為火鍋,周掌櫃品嚐一二就知曉。”
陳魚麻溜地將銅鍋、羊肉、豆製品等諸多配菜擺在面前時,周發奎瞪大了眼睛。
瞧見銅鍋煮沸,陳魚將羊肉置入其中,做出一個邀請手勢。
周發奎學著陳魚的動作,品嚐之後,眼中頓時浮現驚喜神色,連連讚歎。
“此物名為火鍋,涮羊肉,牛肉……當然,官府准許宰殺的牛肉哈,配上些許蔬菜,都是極好的。”
陳魚道:“冬日天寒,宴會之時菜餚易冷,口味大損,且油膩冷食入腹中,易生疾患。火鍋之法,則再無此憂。”
記得前世看過一種說法,火鍋大行其道是乾隆時期的千叟宴。適逢冬日,和珅想到此法,避免皇帝邀請的老翁吃冷食。
同樣,在大唐也有這個問題。
開設酒樓的周發奎,自是分外清楚。
“火鍋辛辣,冬日食之可保暖;放心,火鍋夏日亦可食之,辛辣入口,大汗淋漓,毛孔舒張,亦甚是酣暢。”
“小郎君此法與古董羹相似,卻又不同,滋味相去甚遠,妙哉。”
(火鍋雛形最早起源於戰國,因水沸騰發出咕咚聲,得名古董羹)
陳魚卻恍然,原來這又是一道早就存在,但長久被忽略的美食方法。
自己不過稍加改良,然後就貼上了原創的標籤……
好像有點厚顏無恥啊!
“古來之法,略微改良而已,不同之處就在於鍋底配方,倘若周掌櫃有興趣,在下願意轉讓。
豆製品燙火鍋最是妙哉,屆時居安裡和常四爺保證貴店供貨,小子還設計好了新的鍋爐樣式,一併交付。”
“那就謝過小郎君了。”
不過片刻,周發奎已經意識到火鍋的妙處,欣然應允。
價格嘛,還是那一箱銀判。
周發奎此刻的心情很微妙,和常四很相似,化干戈為玉帛還能合作,求之不得。
不過是些許銀錢罷了,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