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僅有的些許木柴,勉強維持燒火做飯已經不錯了,用來烤火是萬萬不夠的。
但取暖問題刻不容緩。
三位女眷如果繼續受寒,著涼繼續惡化,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這個年代,醫療水平太差了,生病難免讓人擔心。
陳魚躺在榻上思索,把席地的榻改為懸空的床,避免來自地面的潮溼陰寒,應該會好一些吧?
要是下面再有個電熱毯就好了。
一個不切實際的念頭從腦海閃過,陳魚突然靈機一動。
電熱毯不可能,但那東西可以有啊!
……
炕!
聽到這個詞的時候,全家人相顧愕然。
語言描繪永遠沒有實物呈現來的直觀,陳魚索性不多做解釋,直接動手。
將屋子後方騰出來,找來些許磚塊土坯,這些都是農家小院裡常見之物。
再刨開積雪,從院角硬邦邦的地面挖出一堆黃土,搗碎加上些許細碎的秸稈,攪拌均勻之後就是很好的粘合劑。
陳魚動手,許二叔在滿腹疑惑中跟著幫忙。
很快,磚石土坯便壘起一個不到兩尺的平臺,中間則留下一些中空之處。
最終封住平面,磚石土坯連線之處用黃泥密封。
兩邊的牆壁上則掏出兩個孔洞,一邊砌個煙囪,另一邊則與廚房的灶臺相連。
“小魚兒,這就是炕?”
“是!”
陳魚吩咐一聲,蓉娘在廚下新增柴火,煙火順著孔洞透過火炕下的通道,從另一側牆外的煙囪抽出去。
不過多一會,潮溼的黃泥便開始有熱氣騰起。
蓉娘伸手一摸,驚喜道:“熱的。”
“當然,這樣晚上安寢就不冷了。”
觀察、體驗實物,感受最為直觀,一家人也全都明白過來,對陳魚搗鼓出的新奇火炕驚喜不已。
“三餐煮飯的煙火餘熱,便能使炕面暖熱,想要更暖和,只需點上兩把火即可。”
許二叔連連點頭:“簡單便捷,如此不費柴薪便可取暖,且沒有煙火炭氣,甚好。”
母親陳氏則好奇問道:“小魚兒,如此妙法,你從何處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