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父親的陳魚無法推斷,唯一能確定的相貌雖母親,是個俊朗少年。
意外之餘卻也驚喜。
在這個缺醫少藥,醫療條件落後,得個感冒都可能要人命的年代,健壯的身體就是最大的本錢。
明明年齡只相差一歲,蓉娘明顯面黃肌瘦,全然一個瘦弱單薄的小丫頭。
當小丫頭在廚下忙活,將飯食端到自己面前時,陳魚難免有些不好意思。
尤其自己面前是好幾塊麵餅加稠粥,小丫頭碗裡只有清湯寡水和小半塊餅時,陳魚更加過意不去了。
再仔細一瞧,全家人的飯食數量和質量,呈階梯狀遞減趨勢。
許二叔比自己少一些,母親陳氏次之,蓉娘母女的飯食最少。
總體而言,自己一個人的食量似是三位女士的總和。
以前的陳魚這麼能吃嗎?
陳魚不禁生出一種感覺,也許家境貧寒都是被小魚兒吃窮的。
更奇怪的是,如此不公平的分配方式,一家人似乎習以為常,理所應當。
陳魚不明所以,當即拿起幾塊麵餅放到了母親,啞巴嬸孃和蓉娘面前。
“小魚兒…”
“阿兄…”
家人的眼神都很古怪,充滿詫異。
“大家一起吃飯,豈能厚此薄彼?”
陳魚知道,在饑荒年代,糧食都要緊著家裡的男丁勞力。
但這差別也忒大了,於心何忍?
“可是你在長身體,食量自然要大些,她們在家裡不大出門,無妨的。”
出乎意料,許二叔竟絲毫不顧念妻女,反倒緊著陳魚。
“蓉娘也在長身體,瞧瞧,瘦成啥樣了,該多吃點才是。”陳魚態度堅決,直言不諱。
“二叔,小魚兒所言有理。”
母親陳氏見狀,輕輕點頭,頗有讚許之意。
以前性格沉悶木訥的兒子,竟然開始懂得關心他人,無疑讓人欣慰。
見伯母同意,父親默許,蓉娘這才拿起麵餅,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裡,吃的格外香甜。
瞧那滿足的神情,就知道她其實早有渴望,一直“忍飢挨餓”。
過去,委實虧待小丫頭了。
“阿兄,這些天你在山裡都吃啥啊?你就帶了那麼點乾糧,肯定不夠吃。”
一張麵餅下肚,蓉娘好奇問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