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酥油茶會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
【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會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
【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
一句句歌詞鑽入到王亮的心坎裡,又是歷歷在目的往事。
他不能沉默。
王亮道:“從川藏線一路走來,你可以欣賞到美景,可你們又是否知道,這條路上,有多少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這留下血和汗?甚至是奉獻了生命!”
不是王亮矯情,一想到這裡,淚如泉湧。
因為有太多太多的烈士的英魂長眠在此。
有太多太多英勇無畏的川藏汽車兵依然前進在路上。
“百步之內有險情,十里之內埋忠骨。”
“撼山易,撼解放軍難!”
王亮下意識地說出了這兩句話,由此,一段歷史又被揭開。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整個西藏沒有一公里的公路。
在那個年代,西藏的所有的交通運輸全都要依靠人力和畜力來完成。
一九五零年,解放軍接到解放西藏的命令。
最高指令:“一面進軍,一面修路”。
於是,第一條進藏公路開始修建。
“川藏線是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現在是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稱。川康公路建設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成都通往當時的西康省省會雅安的省際公路。”
“一九五零年開始修建雅安至拉薩的康藏公路,在西康撤省後兩條路並稱川藏公路。”王亮介紹道。
那個年代,在平原上修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是在海拔高達六千米,地勢起伏大的高原上。
可以說,那比登天還要難。
修路,是從徒手敲石頭開始的。
對於當年修路的事情,王亮記憶猶新。
他參與過規劃,也參與過圖紙設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施工時間裡他還一直在高原上幫忙。
王亮介紹道:“當時修路的標準已經放到最低了,三層路面,一層石灰,一層黏土,一層石子,然後軋平後形成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