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宏宇滿臉都寫著不解。
他在反重力中心工作有幾年了,自認為對何毅還是比較瞭解的,要說何毅的實驗水平、領導能力、執行能力,也都能算得上是出眾。
但是,理論?
何毅能懂那些複雜的理論?
錢宏宇帶著不解看向了何毅,何毅雙手揣在胸前,高高昂起了頭,直接忽略了錢宏宇的眼前,對黃明昆道,“黃教授,你太誇獎了,我這個水平不算什麼。”
“何院士,你真是太謙虛了!還真是那句話,越是學問高的人就越謙虛啊!”
黃明昆的話音滿是感嘆。
錢宏宇聽著就更加疑惑了,但他也沒有繼續拆臺,畢竟何毅是他的上級。
此時此刻,何毅確實非常的得意,他很享受黃明昆的恭維,覺得自己渾身都飄飄然了。
他一直跟著王浩做研究,但負責的是實驗內容,關於理論設計之類的根本不參與,即便是參與了,他給出的方案也極少會被採納。
到這種設計會議上,何毅知道自己是沒什麼‘地位’的,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地位,只是他發不發言並不重要。
現在有個教授不斷恭維自己,還是感覺非常不錯的。
黃明昆還繼續說著,“這次的研究,我估計何院士肯定沒問題,他的方案肯定會被採納。”
“那不會、不會!”
何毅趕緊用力擺手,“即便是準備的再充分,也不一定會被採納,這種研究太複雜了,有時候,靠的是一點靈感和運氣,當然基礎也很重要。”
“何院士說的真好!”黃明昆認可的點頭。
在類似的設計會議上,每個人都希望能有好的表現,可不只是實驗組內的研究貢獻,研究組向上申報的時候,也會把貢獻寫的很清晰。
王浩對待研究貢獻是非常公正的,他本身不會貪圖其他人的功勞,也會把內容寫的很詳細,同時,申報內部論文以及發表國際論文的時候,也會對於有貢獻的人員進行重點標註,有的甚至會詳細註明。
這些就代表了榮譽、資歷和成就,也都是和個人發展直接相關的。
何毅也非常在乎研究貢獻。
雖然他已經獲得了諾貝爾獎,也評上了院士,年紀輕輕已經是公認的頂級物理學家,但他個人還是有追求的,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到禮堂領個重大獎項。
另外,每一個研究貢獻以及成果也能增加在科學界的權重、威望。
其他人自然就更加在乎了。
如果能在研究中有多次貢獻,尤其是引力場技術這種重大研究,未來評獎、評院士也會變得很容易。
王浩走了進來。
他直接坐在了中心的位置上,整理一下手中的檔案報告,隨後說道,“內容大家都知道了吧?那就開始吧。”
他左右看看,猶豫了一下,說道,“先從何院士這邊開始吧。”
王浩主要考慮理論組太突出了。
尤其像是海倫、陳蒙檬等人,每一次都拿出非常複雜的理論,說的內容對其他人來說都像天書一樣,也讓其他人都不好意思開口了。
從實驗組這邊先開始,會議就會變得非常順利。
何毅首先站了起來,他知道就自己就是走過場的,倒也沒什麼心理壓力,直接說道,“我的設計來源於反重力技術,反重力的理論中,有很多和半拓撲結構有關。”
“其中有個凹面開口方向的控制,我覺得也可以用在引力場技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