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也正思考著新增構架設計的問題。
他聯絡了所有和半拓撲理論有關的技術,包括超導理論、反重力技術、強湮滅力場技術,等等。
諸多的理論和技術擺在眼前,只是一張張草紙上的數學字元,就讓人看的有些頭皮發麻。
只可惜,王浩一直都沒有發現什麼關聯性,任務的靈感值更是一點都沒有增長。
“太難了。”
“S級任務,想要完成第二階段,還是要找真正的突破口,單單靠自己研究,太不容易了……”
王浩感慨著,“還是要集思廣益,單單靠自己,想找到方向不太可能。”
他乾脆就做起了理論的完善工作。
至於下一個階段的研究方向,還是要召開會議聽取其他人的方案看看情況。
他也開啟了任務系統檢視了一下。
【任務四】
【名稱:引力場的技術原理(難度:S)。】
【靈感值:40。】
之前引力場的技術原理,靈感值超過了100點,常規來說,已經完成了研究。
現在是做進一步的研究。
當發現靈感值還能繼續增長以後,王浩並沒有直接提交任務,而是繼續挖掘下一部分的技術理論。
現在要找的突破方向至關重要,能找到突破方向就意味著理論和技術會有很大的提升。
實際上,每一個科技方向都是如此。
在完成了某一個階段的研究以後,肯定還會有下一階段的研究,映照現實就是技術革新、產品更新換代,常規的技術革新,每一代都要十年、二十年,引力場技術的難度來說,或許革新一代需要五十年以上。
他們完成了第一代的技術以後,因為技術暫時不滿足應用要求,就必須要繼續做研發、繼續提升,也就需要找其他的突破。
很快,三天時間過去了。
這天早上,研究組的核心人員們都聚集到了會議室,左手邊是實驗組的成員,右手邊是理論組的成員。
左手邊第一位是何毅,下一個則是錢宏宇,第三個就是黃明昆。
會議對於這次沒有直接性的要求,但大家還是自覺的按照職位就座。
另一邊相對來說更隨意一些。
理論組的成員沒有上下級之分,也沒有工作內容的分別,陳蒙檬和海倫坐在中間的位置,丁志強坐在最後一位,也是屋子的角落位置。
第一個則是黃振,他感覺自己坐在第一位,完全不是因為能力、職位或者貢獻,而是因為其他人根本不想坐第一位,第一位就意味著第一個發言。
王浩還沒來的時候,大家都表現的很隨意。
黃明昆一直都在和何毅、錢宏宇說著話,滿嘴都是恭敬和佩服,“錢教授,你應該也知道吧?何院士的水平真是太高了,我完全看不懂那些理論,何院士都懂……”
“我真是太佩服了!”
“王院士讓拿出設計方案,可是苦了我了,我找理論組要了基礎理論,但根本就看不懂。”
“還是何院士,是這個!”
黃明昆狠狠的豎起了大拇指,“他……”他正要說自己的方案是何毅給的,何毅頓時給了他一個眼神,他馬上明白過來繼續道,“何院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