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道,“我們已經進行過測定,在純光源溫度超過500攝氏度的空間內,就可以製造出讓湮滅力場裝置自行運轉的電力。”
“另一臺核心的湮滅力場裝置耗電量更高,但預估1200攝氏度也足夠了。”
“從資料上來看,純光源溫度保持1500攝氏度以上,就足以支援兩臺湮滅力場裝置以及激發推進裝置的運轉。”
“1600攝氏度以上,就足以保持發動機的動力。”
“我們可以設計1800攝氏度,製造更多的電力供給幾臺超導電池,若是電力系統發生故障,超導電池也可以繼續維持發動機運轉。”
王浩說的非常肯定。
其他人則都驚訝起來,他們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技術,1600攝氏度就足以支援發動機運轉?
凹面發射鏡內的溫度,理論上能達到6000攝氏度。
換句話說,只要分出很小一部分光源,就足夠讓發動機實現自主運轉,電力問題可以說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這實在太驚人了!
好多人都討論起來,“這個新發電技術太了不起了,直接解決了發動機設計上的缺陷。”
“同時,安全性大大提升!”
“我有點迫不及待了,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項技術?”
王浩點頭道,“後續的測試還在收尾。等下個月,我就讓光能磁化組過來,會在實驗基地進行更詳細的測定實驗。”
“現在我們的工作是,對發電模組進行改進……”
……
光壓發動機專案的發電模組得到改進,也補全了設計上唯一的不足之處。
後續幾個月,專案也在穩步推進。
光陰似箭,
一晃而逝。
時間很快過去了七個月。
國際可以用風平浪靜來形容,科技領域並沒有什麼重大事件發生,但有很多機構和科學家,一直都關注著兩個焦點。
一個是光壓發動機專案。
另一個是核子組織和科技部門的合作,直白來說,就是科技部門確定提供給核子組織的強湮滅力場裝置。
前者,並沒有什麼訊息。
其他機構就只能透過衛星檢視光壓發動機的外形,但專案具體進行到哪一步,根本無法進行評估。
光壓發動機是全新的專案。
在沒有可參考依據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用影象、外形來評估進度。
核子組織和科技部門的合作則是實實在在的,相關的訊息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科技部門提供的強湮滅力場裝置,已經裝載在貨運船上,出了港口並運往歐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