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要進行實驗很不容易,所以研究斷斷續續的。不過我覺得有可能成為一項光轉電的技術手段。”
趙老師和徐老師頓時感興趣了。
徐老師催促道,“具體說說。”
王浩道,“其實還是和光電效應有關。現在利用光電效應,進行光轉電的就是太陽能電池技術。”
“太陽能電池技術,很多使用的是矽材料,或者其他有類似效能的化合材料。”
“絕大部分材料並沒有這一特性,但是在材料磁化狀態下,情況就不一樣了,當兩種不同磁化效果的材料對接在一起,再加上強光照射狀態下,內部就會形成電勢差……”
“我們從理論上理解,其實還是電磁效應,只不過,運動切割磁感線部分的效果,由光電效應代替了。”
“所以,理論上來說,所有發生磁化反應的材料都能夠擁有和矽類似的特性,也就是把光轉化為電……”
“當然,具體效果還是要研究。”
“不過我覺得,若是把新技術用來發電,這個技術可能會用到。那我們就需要投入進行重點研究了。”
趙老師和徐老師聽著不斷點頭。
他們對於新的發電技術實在太感興趣了,主要因為一直以來大部分使用的都是蒸汽發電。
其他發電方式的效率太低。
如果能多出一種高效率的發電方式,聽起來就會非常的有意思,也可能會大大提升發電的效率。
這個問題上,王浩補充說道,“蒸汽發電的效率已經很高了,最高能達到30%以上。”
“我所說的這種發電技術,效率不一定趕得上蒸汽發電,只不過是對於發電手段的補充。”
……
幾人談論著回到了實驗基地。
基地裡每個人都能看到激動,好多人都圍著王浩的說起了實驗,“我們看到了一個光球,是真正的光球。”
“表層只有740度。”
“不可思議呀!”
“我們已經確定發現了湮滅粒子現象,實驗成功了……”
趙金華也跟著說了幾句。
他離開人群以後,不由得看了一眼何毅,因為實驗所看到的現象和王浩的推測基本一致。
當時他質疑的時候,何意還說聽王浩的就對了。
果然!
“還是何院士更瞭解王院士啊!”趙金華感覺自己該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之後就是實驗總結會議。
王浩在會議上宣佈了實驗成功,並確定發現了一種製造無限能源的技術,“從資料上來分析,我們可以輕易製造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而且這種製造方式成本非常低。”
“實驗成功的一刻,就是創造歷史的時刻,代表著我們的科技跨過了新的門檻,邁入新的領域……”
“後續我們還是要繼續進行實驗,但一定要注意中子通道最高只能開啟第三檔……”
王浩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第三檔的中子通道製造的能量,讓場力表層溫度達到740攝氏度,第四檔比第三檔要高出十倍以上,製造的溫度很可能達到幾千攝氏度。
到時候裝置就會損壞,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研究組總計進行了六次實驗,因為環境散熱受到限制的原因,維持時間最長的只有15分鐘。
在六次實驗過程中,他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也透過計算得到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