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根本不重要。
當然,《相對論》被否定對於物理學家很重要。
《相對論》是寫進課本的內容,並被天文物理廣泛運用以及研究,一部分內容被否定影響是巨大的。
好多物理學界表示,“絕對不能接受。”
學術界出現了大量反對的聲音,他們認為王浩的研究是錯誤的,甚至認為王浩虛構了研究。
後者……
很快有了新的解釋。
當一號競選人的支援團隊發現,否定完好的研究效果似乎不怎麼好,他馬上換了個說法,“我有理由懷疑二號競選人和王浩團隊有接觸。”
“王浩團隊支援二號競選人,所以才會編纂了這樣一篇研究論文,或許他們之間有利益輸送。”
“這是極為惡劣的行為。”
“我們認為應該對此發起調查……”
這就是陰謀論了。
不過陰謀論還是有一定市場的,尤其支援一號決策人的團隊中,就有世界著名的媒體大亨。
接下來就是鋪天蓋地的報道。
普通人只要一看新聞就會發現相關內容,說‘二號競選人很可能和王浩團隊有關係’、“他們之間有利益輸送,換來了王浩團隊的支援”、‘簡直就是叛國行為’……
等等。
當輿論變成這個樣子,論文內容似乎變得不重要了,焦點都變成了王浩團隊是否和二號競選人有關係。
……
這種輿論環境下,二號競選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他們馬上召開新聞釋出會,直面媒體否定兩者的關係,並公開表態說,“在這方面兒,我們可以接受所有的調查。”
“我們非常確定沒有和王浩團隊有過任何的溝通。”
“這是純粹的汙衊!”
二號競選人的支援團隊,也掌握著一定的媒體資源,自然就又是一大堆否定關係以及否定反物質的報道。
兩名競選人的交鋒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也是競選的常規操作了。
汙衊對手、給對手身上潑髒水,是每一次競選活動都會出現的情況,相關部門也確實會進行一定的調查。
但只是‘一定’而已。
類似的問題,短時間不可能調查清楚。
輿論內容還是影響到了王浩。
好多國內外媒體都申請對於梅森數實驗室進行採訪,記者們知道採訪的王浩是非常困難的,他們就選擇次一級的目標。
比如,保羅菲爾瓊斯、丁志強等人。
面對外界沸騰的輿論,王浩和其他人討論一番,也決定接受採訪,他們要召開一個公開的釋出會。
釋出會現場就是西海大學的大型會議室。
王浩、陳蒙檬、丁志強等人坐成一排,首先是由丁志強來對於研究做出陳述,“我們一直在對於復刻爆炸實驗的原理進行研究。”
“國際上有很多反物質相關的說法,但我們認為,實驗中並沒有出現反物質,因為沒有物理基礎支援,強湮滅力場不能憑空製造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