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篇是第二篇的補充,論證了‘超光速粒子流’中的時間問題,解決了時間問題,就解決了90%以上的問題。
第三篇論文也是最複雜的。
即便是最頂尖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想要理解第三篇論文的全部內容,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媒體肯定是等不了的。
當記者採訪了幾個頂尖物理學家以後,他們馬上針對得到的內容進行報道,“王浩最新研究否定了《相對論》!”
“王浩VS愛因斯坦,你支援誰?”
“《相對論》是真是假?王浩的研究認為,《相對論》有關時空部分內容存在錯誤!”
當報道繼續展開以後,話題就變得有針對性了。
有反對反物質研究的科學家站出來,肯定的說道,“王浩的研究認為反物質不存在。爆炸事故中出現的並不是反物質,而是粒子被湮滅。”
“爆炸事故和反物質無關,所謂‘反物質支援’就沒有了基礎。”
“現在我們可以肯定,反物質相關的研究,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可以宣告結束了。”
“在物理學界沒有人比王浩更加權威,他否定了實驗中出現反物質,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是,最少在實驗中不存在反物質……”
當科學的話題加入到競選中,自然而然的就會吸引大量的報道,好多頂尖學者都站出來紛紛做出表態。
一號競選人馬上變得被動了。
一號競選人的支援團隊,拿出的方案就是‘反物質研究’,爆炸事故中沒有出現反物質,他們的方案就失去了意義。
支援團隊馬上反應過來,丟擲了各種說法,“王浩認為爆炸事故和反物質無關,不代表反物質不能研究,事實上,我們一直在這方面兒有投入,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積累……”
“王浩也不一定是對的,他的研究只是理論而已。”
“我們確信反物質存在,一篇理論研究代表不了什麼。”
“王浩不止否定了反物質,他還否定了《相對論》,這種研究本身就沒有意義,物理學界都不能接受。”
這種說法有點用。
一大堆的物理學家連超光速粒子的存在都無法接受,自然無法接受《相對論》被否定。
哪怕只是其中的時空相對理論……
也不行!
這些物理學家站出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他們的影響力似乎不怎麼樣,沒有的輿論方向產生直接效果。
究其原因,還是要歸在王浩身上。
王浩是公認世界第一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敢於和他相比,很多人的心中,他的成就已經超越了愛因斯坦、牛頓等歷史人物。
一個是公認第一的科學家。
另一邊是一大堆的政客以及‘不知名’學者,放在一個普通人的面前,他會相信誰呢?
結果毫無疑問。
絕大部分人都會相信第一的科學家,哪怕是別國的科學家也一樣,因為第一的科學家是‘要臉’的,已經能做到歷史留名,為什麼還要說謊呢?
政客和‘不知名’學者就不同了。
他們說謊能夠有很多理由,只是為了達到目的就可以解釋了。
至於‘否定《相對論》’,重要嗎?
換做是牛頓力學,也許知道的人更多一些,《相對論》對於普通人來說實在有些高大上了,他們大多數就只是聽過名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