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代表一種全新的物理,會大大增加我們對於粒子的瞭解……”
……
接下來的會議就沒有學術內容了。
會議負責人直接宣佈,王浩擔任實驗專案的技術總顧問。
這個職位可以說是實驗的直接負責人,但只是負責技術性的問題,其他事務是由總工程師高志遠負責。
會議還確立了實驗專案臨時委員會。
委員會成員包括何毅、朱鑫平、比爾布萊恩、恩波利庫博以及傑爾洛克耶,他們將會把控實驗總方向,並安排各個團隊的工作,處理實驗前後所有的問題。
何毅擔任實驗的直接負責人,他的副手有兩個,一個是科羅特詹姆斯,另一個是尤尼爾諾沃提尼。
從人手分配上來看,就知道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是主導。
其他兩個機構的負責人也只能擔任副手。
恩波利庫博是希望擔任實驗負責人的,但格魯姆湖專案組就只有一個名額,他也只能把工作讓給科羅特詹姆斯。
他不是那種純粹的科學家,對於理論、實驗之類的問題,瞭解的並不深入,遇到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就很難參與進去。
會議結束。
各個團隊就根據按照分配進行工作。
他們多數都是負責一個區域的檢測資料收集整理,還有的團隊乾脆沒有工作,就等著實驗結束以後,對於各個區域的資料進行分析。
實驗準備,一週就結束了。
最有難度的有兩方面,一個是外圍磁場裝置的安裝,二則是內部核反應堆的放置以及控制問題。
磁場裝置是完善的,只不過安裝複雜了一些。
核反應堆,則不僅僅是安裝,還要填裝材料預留點火口。
核物理研究所的團隊非常專業,他們考慮了一系列的問題,放置好以後還預備了三種內部點火方案。
之後,實驗就開始了。
為了保證實驗的穩定、安全,強湮滅力場是最先被製造出來,但外圍也只能看到磁場裝置,只能透過資料檢視力場強度之類的資訊。
然後,是點火核反應堆。
這個過程需要一天時間,同時,大部分科學家已經轉移到了二十公里外,他們將會在資料室裡等待。
資料室,能接受實驗現場的檢測資訊。
他們看著這些資訊,也等待著爆炸的到來,但時間是有些長的,核物理團隊給出的時間是三天。
“為了保證過程中的安全,核反應堆是慢慢點燃的。”
“反應會加速,但達到能量逸出的程度需要三天,具體能量溢位多少會產生爆炸,就能透過資料檢視了……”
等到了第三天傍晚的時候,監測室裡已經擠滿了人。
王浩進入檢測室以後,就得知已經發生了能量逸出,何毅道,“五分鐘前發生了能量溢位,外圍裝置的溫度上升了,但是磁場裝置還在運轉。”
何毅正說著的時候,就聽到一聲呼喊,“磁場裝置發生故障,停止運轉了!”
喊聲才剛結束。
“刺啦~~~”
好幾個螢幕發生了訊號中斷的問題,有人走出去看向了實驗方向,就發現了一道亮光。
半分鐘後,地面傳來輕微震動,隨後就聽到一聲巨響。
爆炸,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