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從極高湮滅力場噴發而出,比如……黑洞?粒子具有質量,具有慣性……”
“但是,時空限制也是問題。”
王浩帶著疑惑走到了最前排,和恩波利庫博、比爾布萊恩分別握手,並交流了幾句會議相關的事務,就朝著會議負責人點了點頭。
很快。
會議負責人宣佈正式開始。
會場安靜下來。
首先站出來的是傑爾洛克耶,他拿著一份報告走上了臺,給所有人說明了爆炸事故。
之後就是庫博、何毅。
他們分別上臺做了分析,判定牽扯了‘不為科學界所知’的爆炸方式。
下一個就是王浩。
科學家們很難說有什麼紀律性,洛克耶、庫博、何毅做報告的時候,會場裡總是有嘈雜的聲音,還有前排的學者站起來打斷提問。
當到了王浩發言的時候,會場徹底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看著臺上的王浩。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王浩本人,他們對於這個發現湮滅力,建立湮滅理論體系並引領湮滅以及超導科技的人,都感到非常好奇、震驚以及不可思議,但從心裡卻感到信服。
王浩拿出的成果實在太多了。
不談湮滅力場、超導方向,他的數學成果可以說是‘歷史第一’,哥德巴赫猜想、NS方程、黎曼猜想等重大數學難題,都被王浩一一解決,他個人還創造了美輪美奐、蘊含著巨大研究潛力的高次質點函式。
高次質點函式,就是21世紀數學的瑰寶,函式覆蓋了所有的質數,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找到了‘質數規律’。
這樣一個數學家就足以獲得所有的尊重。
可對於王浩來說,數學就只是研究的工具,他還創造了一個物理學科湮滅物理,個人研究方向也是圍繞湮滅物理。
即便是塑造的高次質點函式,也只是用來對‘質量點問題’進行描述而已。
這樣一個科學家面前,所有人都會黯然失色,即便是那些被稱為頂尖的學者,見到王浩也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王浩站在臺上倒是有頗多感慨。
近些年,他極少面對國際學者了,現在就像是一場大型的學術會議,而且是為湮滅物理召開的會議,每一個參與會議的人都是響噹噹的物理學家。
他創造了一個物理體系,已經快速發展到這種規模了。
他帶著感嘆開口道,“剛才庫博先生和何毅教授的分析已經精細了,我就再來說說實驗目的。”
“我們這個實驗,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就是找出爆炸事故的根本原因,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會影響到後續的研究。”
“第二點,我個人認為是一種全新的爆炸。”
“直白來說,就是粒子爆炸、中子爆炸,具體中子是怎麼發生的爆炸,我們後續要進行詳細的分析,但首先還是要實驗有發現。”
“所以在核反應、粒子的檢測工作上,一定要非常認真,我們需要非常龐大的資料才能分析出結果……”
當王浩全部說完以後,會場頓時變得一片譁然。
“粒子爆炸、中子爆炸?”
“王浩教授說是中子爆炸?中子怎麼發生爆炸?中子不會和任何粒子發生反應,難道是相互撞擊?”
“這是真的嗎?”
“應該是真的吧!王浩教授的團隊,可比庫博團隊掌握的技術高階多了,也許他們看一下資訊,就知道是什麼原因。”
“現在的實驗是復刻,也是驗證是否是‘中子爆炸’。”
“如果是中子爆炸,那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