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州立大學。
一號決策人來到大學裡參觀,並去了一間大型會議室,好多學者已經等在那裡了。
這次是秘密的會議。
參與會議的包括很多核工程、湮滅力場以及理論物理領域的頂尖學者,羅納德諾蘭也是其中之一。
會議討論的內容只有一個“種花家的可控核聚變專案成功的可能性”。
學者們紛紛發表意見。
他們幾乎全部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首先,就是點火難題。
“只是一個點火問題就解決不了。”
“我關注過核聚變專案,他們採用了湮滅力場技術,但問題就在於,外層增強強湮滅力場,內部則是反重力場……”
“這種環境下點火會更加困難!”
“即便他們成功製造出了裝置,裝置還能夠正常的運轉,但每一次填裝原料,再重新進行點火,都會是很大的工程。”
“這甚至要比我們的航母維護更復雜……”
其次是安全性。
“高壓混合材料是非常不安全的。”
“湮滅組織的裝置就知道了,內建核反應堆以後,裝置根本不能調整,想暫停都非常困難。”
“裝置不穩定,容易出事故。”
“核聚變……如果出現事故,會非常可怕!”
第三,技術問題。
“力場強度不夠,材料也是大問題。”
“在很多領域上,我們現有的材料技術根本不達標,控制核聚變的需求太高了,即便是有湮滅力場,也不可能……”
“另外,α粒子堆積、氚材料等都是問題。”
等等。
整個會議,學者們就一直在說‘不可能’。
決策人也聽的放心下來,他一直擔心交易給對方大量的裝置和材料,會讓他們的核聚變專案研究取得成功。
現在,不擔心了。
“全世界有很多核聚變相關的研究,種花家也只是專案工程大一些,最終也只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也只能算是為未來實現核聚變能源技術做技術積累……”
“未來,不用考慮。”
“最少十年、二十年時間內,他們不可能實現用核聚變反應來發電,這樣就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