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就是汪百川。
汪百川的心裡也很驚訝,但他比其他人澹定許多,因為更驚訝的技術他已經見識過了。
這讓汪百川心裡產生了優越感,不由美滋滋想著,“真是小題大做!”
“你們這群人,要是知道那種超級武器似的點火技術……別一口氣兒憋不上來……”
“驚死了!”
他不知道的是,設計中所謂‘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其實就是‘超級武器技術’。
……
當核聚變設計組驚訝於‘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時,阿邁瑞肯的高層決策權也在為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的研究爭論不休。
格魯姆湖計劃遲遲沒有成果,讓相關的決策者們感到很被動,媒體輿論上也出現了各種質疑的聲音。
加莫夫沙普利的離任,也沒有能讓事情告一段落,因為他們必須繼續展開強湮滅力場的研究。
是繼續原來的方向,還是尋找新的方向?
一號決策人找來了十幾個專家問詢,得出的答桉可以說南轅北轍,他也不知道該相信誰。
“我們需要重新進行論證。”
“沙普利的研究方向不一定正確。實際情況是,早在一階鐵發現前,王浩的團隊就已經制造了強度超過7.5倍率的強湮滅力場。”
“他們先是製造了高強度的場力,然後才發現了一階鐵。”
“我們想跳過製造場力的階段,但根本就沒有理論支援,那些專家學者們意見也根本不統一……”
“但是我們現在怎麼做?”
其他人都可以隨意進行討論,但一號決策人必須要做出決策,最好是短時間內就做出決策。
這就是他的工作。
如果遲遲不能下定決心,就會被認為沒有能力。
現在早已經不是幾年前,強湮滅力場不再只是科技探索,而是真正牽扯到了高階技術,而且牽扯到了很多重量級的領域。
比如,材料。
材料是最重要的科技領域。
強湮滅力場能支援升階材料,讓超導技術、鋰電池、高階合金等方向有了蓬勃發展。
現在還牽扯到了能源。
雖然他們不看好種花家的核聚變專案,但最少種花家可以投入進行論證設計,說明掌握的強湮滅力場技術,已經趨近於穩定和完善。
而他們……
連強湮滅力場都沒有製造出來!
在經過一系列討論以後,一號決策人確定了三個方向,一個方向就是繼續支援格魯姆湖計劃,只不過要對於計劃進行修正,不能單純依賴升級材料。
第二個方向就是重新加入國際湮滅理論組織。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掌握的強湮滅力場技術,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存在很大差距,但他們至少能製造出強湮滅力場,只要重新加入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就能掌握最基礎的技術。
第三個方向就是試著和種花家合作。
這個方向是最不被看好的,因為種花家沒有任何理由和他們合作,也不可能平白的分享技術。
不過一號決策人認為,還是應該給對方壓力,不讓對方輕鬆舒心的發展。
所以他們馬上和種花家的高層聯絡,並對外宣稱希望能夠加入種花家的核聚變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