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你們可以把一些線路,更換為這種新型材料,就會降低電路的能源損耗……”
王浩說完聽了一下,隨後繼續道,“還有,我們正在研究一種緻密材料技術,這種技術製造出來的材料密度更高,電磁特性也更加活躍。”
“你們可以考慮在某些部件上,使用這種新型的緻密材料。”
“當然了,這種技術還不完善,我們還在研究中,但登月也不是今年能進行的……”
……
趙老師、袁志方等人一起走出了梅森數實驗樓。
他們的神色還有些恍忽。
每個人的表情都很複雜,一起走了很久,就聽袁志方感嘆一句,“我們好像是落後了?”
其他人繼續沉默不語。
登月計劃是個大工程,是航天局一直努力的目標,參與的有幾百上千的科學家。
自從阿波羅登月計劃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成功實現登月,而他們已經建成了登月艙,其他配套的研究大多都已經完成。
現在已經在登月的準備中。
每一個參與這樣龐大工程的學者,都會認為他們站在科技的最前沿,結果這一趟來西海大學,他們卻發現自己好像落後了。
面對能源不足的問題,他們想到的就是修正軌跡。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結果問題放在王浩面前,他連續說了好幾個解決方案,而且每一個解決方案都牽扯相當先進的技術。
“剛才聽王院士說最新研究成果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快被時代淘汰了……”
“那些,我們竟然都不知道。”
“我也有同樣的感覺,本來以為我們的技術是最先進的,結果人家有那麼多高階的材料……”
“哎~~”
趙老師說了一句,“也就是來王院士這裡,才會有這種感覺,王院士一直在研究最先進的科技,而我們只是做工程而已。”
這句話說的很有水準,也是事實。
王浩從事湮滅物理的研究,附帶研究湮滅科技、超導科技,他是在研究最前沿的科技,航天局則是利用已有的技術實現工程。
兩者的性質是不一樣的。
當然好訊息是,趙老師一行人有了很大收穫,他們知道該怎麼解決問題了。
另一邊。
等趙老師一行人離開以後,王浩馬上檢視了一下最新提交上來的報告,有關一階矽的研究有很多資料出來。
矽的主要應用之一,就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板。
一階矽自然也會做光電轉化率的實驗,實驗室環境下,一階矽實現了41%的光電轉化率。
王浩頓時放心了,“實驗室環境能實現41%的轉化率,製造出的太陽能電池板,轉化率也能超過35%。”
“三結砷化鎵確實是很好的材料,理論上的轉化率最高能達到50%,但理論畢竟只是理論,實際應用能超過30%已經很了不起。”
“一階單質矽,上限也只有45%左右,上限低一點,但應用效果好;三結砷化鎵的理論上限高,但實際轉化率不高……”
“最尖端的應用上,還是一階矽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