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技術,只要存在就可能被發現。
這都是正常的。
他們要做的是保持技術優勢,並且要不斷的研究、進步,就可以一直處在領先的優勢地位。
……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新發現影響還是很大的。
他們在《前沿物理雜誌》上釋出了成果,因為成果牽扯到了‘磁化材料製造’,一定程度上,似乎是破解了湮滅科技公司掌握的技術,就大量的媒體對於成果進行了報道。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已經掌握了磁化材料製造的關鍵技術!”
“磁化材料製造技術不再是秘密,下個月,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新裝置將會試執行,他們的技術會再次實現突破。”
“諾沃提尼:我們確定磁干涉技術,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湮滅力場強度。這是強湮滅力場製造的關鍵技術。”
“湮滅組織距離製造磁化鐵材料已經很接近……”
“……”
大量的報道,大量的讚歎。
一時間,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成為了輿論焦點,好多媒體都在讚歎他們的研究,甚至有的還表示,他們在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上趕超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剩下的也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有壓力的不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而是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掌握了最高的技術,以他們的技術支援下建立的湮滅科技公司,都已經實現了磁化材料的大規模生產製造。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技術再怎麼突破,依舊只是追趕者的角色。
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就不同了,他們也同樣是追趕者的角色,但之前可是被國際普遍看好的。
好幾個計劃的負責人,都公開站出來表示說,要在‘最短的時間’實現對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技術趕超。
結果……
有什麼成果?
“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好像還沒有能製造出強湮滅力場,更別說,去做力場研究了。”
“之前他們不是聲稱要趕超王浩團隊嗎?”
“這個計劃已經實行很長時間了,也沒見他們釋出過什麼成果,是因為保密,還是沒有成果?”
很多阿邁瑞肯人希望是前者。
他們希望格魯姆湖計劃取得了巨大突破,只是因為研究的保密性才不做成果公開。
但瞭解研究進度的人都知道,他們根本就是暫時沒有成果,最少沒有強湮滅力場研究上的突破。
阿邁瑞肯的一號決策人都有些著急,他對格魯姆湖計劃專案抱有很大希望,相信研究一定能趕超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現在一號決策人覺得不應該抱有那麼大期待。
趕超?
不!
就像是媒體輿論上說的,先要製造出強湮滅力場才能去研究相關的技術,否則連力場都製造不出來,還談什麼其他的研究?
一號決策人給加莫夫沙普利打了電話,非常強硬的說道,“加莫夫,我相信你,相信你的團隊。”
“但是,你也看到了媒體上的訊息。”
“如果你不能在三個月內,製造出可供研究的強湮滅力場,很抱歉,我無法說服自己再支援你……”
……
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