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第一次感到了迷茫。
以往的實驗過程中,結果往往都是在預料之中的,即便出現數值偏高的情況,他也能知道具體代表了什麼。
現在不一樣了。
微米級顆粒性材料支援的直流反重力實驗,所製造出來的反重力場強度大大出乎意料。
他本來預計只在23%28%之間。
這個資料已經很高,足以製造出強度超過十倍率的F射線,可最終的資料達到了33.433%。
在反重力場強度18%的情況下,透過強壓縮以及內部的核反應,就能夠製造出超過7.5倍率的f射線。
33.433%,是什麼概念呢?
那麼最終制造出的f射線強度,和反重力場強度數值會呈現什麼樣的關係呢?
指數級?
受限的冪數級對比關係?
又或者是正比關係?
王浩暫時無法做出判定,主要是因為沒有足夠多的實驗資料支援,直流反重力是一種新的技術。
直流反重力最開始是依靠高壓混合材料實現的,後來則是依靠一階鐵的超導材料實現,但總計實驗的材料也只有兩個,內部進行微型核反應的能源支援,更是隻有一次實驗。
如此稀少的實驗次數,資料自然沒有參考意義。
王浩輕輕搖了搖頭,“以此支援製造出的f射線,強度是很難說的,還是要看實驗了。”
廖建國聽的有些驚訝。
在以往的實驗和研究中,王浩對於結果都很有把握,他的預計和實驗結果不會存在太大的偏差。
現在竟然也沒有概念了?
廖建國都感覺很有意思,他頓時說道,“看來還是隻能實驗了,到時候激發出f射線再進行測定就可以了。”
“測定也很難。”
王浩搖頭道,“我們無法對於十倍率以上的F射線強度進行測定。”
廖建國想想點頭道,“也對,我們對於強度的測定,都是參考強湮滅力場,現在強湮滅力場的上限只有8點多,別說10倍率,即便是9倍率,也只能以材料磁化反應資料來粗略進行估算。”
“如果超出了10倍率,磁化反應資料也不準確。”
王浩道,“因為特異反應,升階元素的特異反應,會大大影響磁化反應強度,而且到了10T以上的磁場強度……沒有辦法。”
他說著搖了搖頭。
然後仔細想了一下,問一下廖建國,“你覺得呢?直流場力強度和F射線強度,具體是什麼關係?指數、冪數,還是正比關係?”
“這個……”
廖建國當然不知道,“王院士,你都不知道,我也不敢亂說啊。”
“你猜一下。”
“猜?”
“對。”
“好吧。”廖建國想想道,“我覺得應該是正比關係吧?場力強度越高,激發出的F射線強度越高,當然,前提是其他條件一致,包括干涉磁場,內部熱源能量都是一致的。”
“在18%的場力強度上,能激發出7.5倍率的湮滅力場,34%的強度,大概……不到14倍率?”
他仔細分析的說著,越說就越覺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