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決定抽時間去航空材料院看一下,也許就能從實驗過程中,看到一些沒有想到的東西。
到時候,研究就會有進展了。
……
現在王浩還不能過去,和曹東明通了話以後,他交代了一下材料研究中心的工作,就乘車去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這次是去接待一下參觀團隊。
前來實驗基地參觀的是湮滅科技公司團隊,總經理鍾民革親自帶隊過來了,其他還有技術部的核心王金路教授,以及其他技術領域尖端人士。
他們是申請了好幾次,才確定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參觀的。
湮滅科技公司可不是一般的公司,技術部可不是隨便能進的,每一個進入技術部的,都是軍方、航空集團所屬機構的學者,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保密機構。
王金路是其中的佼佼者。
嚴格的說,他是一名工程師,三年前評上了工程院院士。
湮滅科技公司團隊來湮滅力場實驗組參觀,和王金路的強烈要求也分不開,他們做製造技術研發,必須要深入瞭解強湮滅力場,而公司的製造裝置都是固定好的,根本無法用在研發。
他們過去的工作根本沒有任何成果。
強湮滅力場發生裝置不能變動,能變動的只有上面運送材料的裝置,可因為對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沒有充足的瞭解,他們只是試著去改善製造過程,以至於到現在,湮滅科技公司依舊沒有實現自動化快速生產。
當來到了實驗基地,王金路馬上去看了湮滅力場發生裝置。
實驗裝置和製造裝置不同。
湮滅力場的實驗裝置,一切的複雜構造都是擺在眼前的,能夠看的非常清晰,只可惜實驗裝置上方被螺旋磁場裝置包圍,就乾脆什麼也看不到了。
王金路只好找到王浩,不斷的詢問技術相關問題。
他們的研發方向是簡化裝置、改善製造相關的技術、設計製造流程,實現更高效的磁化材料製造。
湮滅科技公司建立的時間不長。
新科技方向領域的製造,自然沒有什麼前例可言,一切相關的技術都要慢慢的積累。
現在湮滅科技公司的問題是,材料製造壓力大、效率卻相對較低,他們有三臺強湮滅力場發生裝置,場力強度都在7.8倍率左右,每一臺裝置每一次只能開啟兩到三個小時,關閉以後就要進行檢測維護。
裝置的檢測維護是個問題,製造效率也是個問題。
鋰元素化合物的磁化,只是過一遍場力而已,磁化鐵材料也是一樣,把材料放到強湮滅力場中,再拿出來就已經磁化完成,所需的時間有幾秒就足夠了。
但是,強湮滅力場對於電力、裝置、器械的干擾作用,就不能讓運送裝置透過強湮滅場,而他們還沒有能設計出能使用的運送材料的裝置,也就沒有實現高效的製造流程。
這也直接影響了製造效率。
湮滅科技公司有兩種產品,一種是磁化鐵材料,一種是磁化鋰元素化合物,後者相對還好一些,大批次運送過一下場力就可以。
前者,則帶來很大壓力。
現在磁化鐵材料使用最多的是科研機構,因為鐵本身就是用途最廣泛的金屬,研發方向就非常的多。
像是鋼鐵所、航空材料院等機構,都是大批次使用磁化鐵材料,好多研究都乾脆不做一階鐵的提取,直接用磁化材料做實驗,對於磁化鐵材料的需求自然是非常大的。
湮滅科技公司的製造速度根本供應不上,但他們還必須拿出一部分對外銷售,來保證公司實現高額利潤。
這是一個問題。
再有,就是一階鐵的提取,比上面的問題還要大。
一階鐵材料的售價高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提取成本很高,而好多科研機構不具備提取磁化鐵材料的能力。
湮滅科技公司就要依靠下一級部門把一階鐵進行提取後,再供應國內一些重要的科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