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瞭解了彼得—舒爾茨的最新研究後,馬上去檢視了公開發表的論文。
他發現彼得—舒爾茨的研究,也是對拓撲進行重新定義,只是定義的方向和他不同。
“舒爾茨的方向,是在多學科的相似方向上進行拓撲的定義。”
“我的方向是以代數幾何為基礎,結合其他學科有用的內容,來進行針對性的定義......"
“方向是類似的,但內容完全不同。”
這下王浩明白過來。
雖然兩人研究的內容不同,但因為同樣是對於拓撲的新定義,彼得—舒爾茨的工作還是很具參考價值的。
他感覺自己找到了方向。
當然了。
想確定一項全新的研究,就必須擁有足夠多的基礎,接下來他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和考切爾—比爾卡爾不斷進行郵件交流。
郵件交流有個好處,就是工作時間看到訊息,有時間就回復一下,不會太過於打擾,尤其他們談的是學術問題,往往一個問題不能第一時間想到,也很難進行直接的對話。
在郵件的相互交流中,王浩也感覺收穫很多。
他明確了研發的主方向。
建立任務——
【任務二】
【研究專案名稱:構建單方向的半拓撲體系(難度:S)。】
【靈感值:0.】
....
水木大學。
考切爾—比爾卡爾給學生上完了課,回到辦公室的路上正好碰到了邱成文,他們就一起說了幾句話。
邱成文說起了王浩最新的成果,感嘆道,“王浩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我完全沒有想到,他去做物理的研究,結果竟然研究出了一個超導定律。”
“當時看數學家大會,他作報告的時候,還以為他會以這個方向去慢慢探索電磁力的問題,結果出了這麼一個成果,估計能拿諾貝爾物理學獎吧?”
“菲爾茲加諾貝爾,他也成史上第一人了。”
邱成文的話語中滿是感慨。
比爾卡爾感興趣的說道,“王浩確實是一個天才,他最近在研究以代數幾何為基礎,去構建新的拓撲體系。”
他不充了一句,“這個研究可能和他的王氏幾何有關。”
“你怎麼知道的?”邱成文有些驚訝的問道。
比爾卡爾笑道,“最近我一直在和王浩用郵件聯絡,他問了我很多高維度雙向幾何方面的問題。”
“哦?”
比爾卡爾繼續道,“他還說過一陣子要來首都,和我當面交流,並希望和我共同進行研究,我對這項研究很期待。”
邱成文聽罷點了點頭,他思考著正準備走開,忽然想到了離開的林伯涵。
林伯涵是和王浩一起做拓撲相關的研究,王氏幾何的論文上還有林伯涵的名字,他選擇去西海大學可以說是正確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