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會安道,“我倒是覺得讀博的過程也是享受。”
他解釋道,“你仔細想一想,我們所有時間都可以用來做自己的研究。如果等畢業以後進入工作,可就不一定了,好多事情都會找上來。”
丁志強思考著點點頭。
等博士畢業參加工作以後,生活就肯定會變得不一樣,即便只是當個講師,也會有很多事情找上門。
比如,講課就會佔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現在他們沒有教學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一心的做直接的研究,還能拿到比正常薪資更高的補貼,仔細想一下,確實還是很不錯的。
王浩站在門口聽著,也不由得點了點頭,不管是對於丁志強也好,對於邱會安也好,讀博確實是很輕鬆的。
這種能完全專注於研究的環境,確實是人生中很少有的。
如果博士畢業以後,就肯定要參加工作,必定就會有很多事情找上門。
當然也和個人心態有關。
邱會安是那種很專注的人,自然會享受做研究的過程,換做其他人也許就不一樣了,可能會覺得畢業後更加輕鬆。
王浩不由得想到自己讀博的過程,記憶中跟著潘衛國老師一起,一心做偏微分方程的研究……
似乎確實是很不錯的回憶!
“讀博的過程很重要,如果能享受過程,對人生也會是一種提升……”
王浩感嘆著忽然凝住眉頭,口中不斷念叨著一個詞,“過程、過程、過程……”
“過程,也許比結果更重要?”
“更重大?”
他站在原地動也不動,努力抓住的這一絲的靈感。
他想到了‘疊加力場邊緣強湮滅力的間歇性問題’,同時想到了幾年前研究半拓撲體系,獲得的最重要靈感。
那是芝加哥大學的超導實驗組,發表在《科學》雜誌的實驗研究內容,他們發現了一種碳、氫、硫的混合材料,高壓環境下實現了室溫的轉變溫度。
更重要的是,他們觀察到二十攝氏度,沒有實現超導轉變溫度時所製造出來的反重力強度,要高於十五攝氏度,實現超導轉變的情況。
簡單來說,還沒有進入超導狀態時,所製造出來的反重力場強更高。
那就可以用‘半拓撲體系’來解釋,也就是混合氣體通電時,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形態,沒有拓撲的強壓環境下,單側缺口結構應對湮滅力的反應更大。
這個實驗發現當時就引起了國際震動,而王浩則從中找到了靈感,透過計算完善了半拓撲體系的數學構造。
現在王浩則是想到了間歇性問題的關鍵,既然交流電方向不斷改變,引起了導體內微觀形態不斷被拓撲,從而導致製造的反重力場邊緣出現了間歇性問題。
那麼不進入超導狀態,不就可以了?
在沒有進入超導狀態的情況下,自然不存在‘微觀形態被拓撲’的問題,也就不會存在間歇性問題。
以此來製造的反重力場,肯定是恆定而連續的,製造的疊加力場邊緣也會是連續的,也就解決了場力間歇性問題。
“有道理啊!”
“只要不進入超導狀態,自然就不存在場力間歇性問題。”
“所以,只要找到一種材料,可以在沒有超導轉變之前,就能夠製造出反重力場,問題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