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耐心的聽著,他倒是知道科學院的高階軸承專項研究,但針對的是地鐵線路,應用場景不一樣,軸承鋼材的需求也不同。
從丁宗權的講解中,王浩倒是知道了軸承鋼研究的關鍵,一個就是降低含氧量,一個就是新增純淨稀土元素。
在王基銘和丁宗權帶領下,王浩參觀了武鋼研究院,重點看了一下和高階鋼材研究有關的裝置、實驗流程,他還看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資料。
之後王基銘也說起了目前武鋼研究院針對軸承鋼的研究。
在軸承鋼的研究方向上,武鋼研究院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的,他們專注於兩點,一點就是提純稀土,另一點就是希望改善製造工藝和流程,製備含氧量更低的鋼材。
前者是非常重要的。
稀土只有足夠的純淨,才能用在高階鋼材製造,否則鋼材的雜質就會增多,另一方面,稀土也會和氧發生發生,再繼續增加雜質,甚至導致鋼材很容易斷裂。
丁宗權還說起了他們在這一領域的合作研究,「西京交通大學,彭輝!」
「他的團隊正在做改善工藝流程的研究,希望能再減小鋼材的含氧量。」
「現在預期目標是,把含氧量穩定減低到4pp下。」
「如果能達到這個目標,再配合我們已有的技術,就能夠製造出更高階的軸承鋼。」
「但是……」
丁宗權的話沒說完,就不斷的搖頭,「我是不看好他們的研究,彭輝那個人,王院士您應該清楚,水平還是差一些。」
王浩思考著點了點頭。
確實如此。
彭輝的能力還是有一些的,但要說他能夠完成最頂尖的研究,尤其像是這種達到甚至超越國際水平的研究……
很難!
現在國內最高階的技術也只能把鋼材含氧量控制在5pp下,只是能做到穩定控制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5pp濃度就已經相當低了,再往前走一步都非常困難。
現在國際最高階的技術,也只能把鋼材含氧量降低到4pp還不一定能做到穩定,也就是生產出幾批鋼材,就會有一定比例的鋼材不符合標準。
「那我再就找彭教授問問。」王浩思考著說道,「如果彭教授的研究能成功,你們是不是就能製造出更高階的軸承鋼。」
「對,完全可以!」
丁宗權很確定的說道,「如果能繼續
降低含氧量,加上我們現有的技術,製造出的軸承鋼,肯定不差於比國際最高水平。」
這下王浩放心了。
什麼提純稀土之類的研究,相對來說都是次要的,因為武鋼已經有了足夠的技術,只是希望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再繼續提升。
但是,他們已有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
依靠實驗研究來降低鋼材含氧量才是關鍵。
這項關鍵的研究之所以找其他團隊合作,就是因為研究相當的繁瑣,也很難有什麼成果可言,找其他團隊合作,有成果是最好的,沒有成果也沒關係。
在武鋼研究院待了一天後,王浩瞭解到足夠多的資訊,就乾脆返回了西海大學。
他隨後就打電話給了萬益明,同時也說了一下報價問題。
雖然也是為了反重力飛行器的研究,但畢竟是做軸承鋼技術的研究,免費幫忙還是感覺很彆扭。
勞動,就要有報酬!
所以他很乾脆的報了個價,就是讓彭輝團隊花錢,自己幫忙做一下資料分析以及相關研究。
這方面,找萬益明就可以了。萬益明就專門做材料研究的資料分析工作。
……
萬益明接到了王浩的電話,當即就決定同意合作。
至於報價,完全沒有提問,他直接代替彭輝同意了,還順手開了個申請單,內容主要是申請把研究資料交給王浩。
研究資料都是保密性質的,交給其他人肯定要打申請。
萬益明把申請單列印好,就讓手下的博士張治交到彭輝的辦公室,讓彭輝在上面籤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