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清柏驚訝的張大了嘴,“你們的SMES電池,不還在論證設計階段嗎?”
王浩搖頭說道,“我們已經有了新型儲能線圈技術,電子控制也有了很大進展,現在差的就是封裝,你明白嗎?”
“換句話說,電池整體設計已經完成了,也沒有了技術難關,差的只是最後一步。”
“不是吧?”段清柏終於反應過來,“等於說伱們的設計論證才剛剛完成,也只是攻克了一些技術難關……”
“下一步不應該是測試完善嗎?”
這才是正常的研究過程。
就像是研究一臺發動機,首先做的是對發動機進行設計,過程中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下一步就是製造出樣品。
等製造出了發動機的樣品以後,正常來說研究才完成了三分之一,樣品製造出來以後肯定會有各種問題,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對發動機進行完善。
現在的SMES電池也是類似的,電池設計完成、各項技術難題都解決了,但難題解決也只是理論上的,下一步就是製造出樣品,然後不斷進行測試完善。
王浩拍著段清柏的肩膀道,“不用擔心,我對於儲能線圈以及電子控制系統都非常有信心。”
“之前我還想著要繼續去完善,但現在看了你們的進度,我覺得可以合併在一起。”
“如果我們一起研究,就能直接跳過封裝設計階段,整個電池各個部分嵌入到反重力飛行器中,接下來就可以以電池為能源。”
“段工,你忘了嗎?”
王浩說著笑道,“我們的電池研究,主要就是為了支援反重力飛行器啊!”
“……也對。”
段清柏聽著扯了扯嘴角,沉默了好半天,明顯有些不能接受,但最後還是點頭了。
原因很簡單,眼前說話的是王浩。
王浩不參與反重力飛行器整體設計工作,但他掛著個實驗組總負責人的頭銜。
反重力飛行器實驗組,使用的反重力技術就來自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那才是真正的核心技術。
段清柏是技術組負責人,也只是專案副總工程師。
王浩才是最直接的負責人,只不過他主要負責的專案,是SMES電池的研究而已。
其實也不只是職位的問題,王浩個人影響力也非常大,他開口說要合併專案,即便段清柏對所謂‘SMES電池’沒有信心,也肯定會點頭認可。
好訊息是……
如果專案真正合並在一起,王浩肯定就會參與到反重力飛行器的工作中。
到時候,碰到什麼問題,再一起商議解決就好了。
……
航天工業集團總部,副總經理滕建軍,主管新型技術的研發事務,他已經收到反重力飛行器研究組提交的電力推進器以及平衡性測試實驗報告。
滕建軍對於反重力飛行器的研究是非常重視的。
哪怕放在國際上也都認為反重力技術,才是未來航空航天的主流技術,也是能直接改變航空格局的技術。
滕建軍看了實驗報告以後,不由用力按了額頭,“進度倒是很正常的,只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動力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