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僅僅是數學成果,也重大的物理成果!「
「半拓撲的表達被破解,意義非常重大……」
「不愧是王浩,不愧是比爾卡爾,不愧是……」
「羅大勇和林伯涵,他們也是研究組的成員,只不過相對來說默默無聞,但他們的名字很快會響徹世界!」
「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這兩個不知名人物……「
「一個是拓撲學專家,另一個是複雜性問題專家,他們在研究中也有很大貢獻……」
好多學者都在談論著研究成果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學者能判斷研究是否正確。
這需要國際頂級的機構進行確認。
國際頂級的研究機構,想要對成果進行確認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研究內容牽扯到非常高深的代數幾何、拓撲學、邏輯理論等問題,其基礎也是非常有難度的半拓撲理論。
幾門學科加在一起,絕對不是一個學者能夠理解的。
想要確認研究成果,需要組成一個頂級學者的團隊,其中必須包含頂級的拓撲學專家、代數幾何專家以及複雜問題專家。
即便找到相關的專家,湊在一起進行研究,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內容的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而驗證也相對很複雜。
因為研究意義非常的重大,好多機構也確實很感興趣。
比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在成果釋出的第三天,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就宣佈成立專門的小組對半拓撲代數表達的研究進行稽核,「我們都很清楚,《數學新進展》並沒有對論文進行稽核。」
「這無關「王浩「個人的學術影響力,主要是因為研究的難度太高,論文內容太深奧。」
「即便我們組織了七人小組,最少也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夠完全弄明白。」
「一個月,是基礎。」
「當看到這篇研究的時候,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像是這種研究,我認為最少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的合作研究,才能完成。」
「但是,顯然,不可能,半拓撲理論的歷史也只有短短一年,現在的研究,是短時間完成的。」
「這是非常驚人的,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我無法想象究竟是怎麼完成的……」
很多學者同樣感覺不可思議。
其中還有一些代數幾何領域的頂尖學者非常的鬱悶。
哪怕是在學術界,同樣有成功和失敗。
當面對半拓撲微觀形態的研究時,代數幾何學者就分成了兩派,一派走的是應用計算方向,他們加入了相關的研究組、實驗組,聯絡半拓撲微觀形態理論,去對於元素組成進行計算分析。
另一派則是理論派,能夠從事理論研究的都是代數幾何領域的頂尖人物。
就像是高振明一樣,許多頂級的代數幾何專家,都去做微觀形態表達的簡化工作,而半拓撲表達更是其中的關鍵。
好多代數幾何頂級專家都有以此為方向來做研究。
現在成果發不出來以後,他們就和高振明一樣,都發現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
當別人已經有了成果的時候,他們的研究就變成了無用功,就像是解決一個數學問題,當其他人已經解出了答案,再繼續研究也失去了意義。
他們的心裡都有同樣的感覺
「王浩和比爾卡爾的研究,竟然直接涵蓋了半拓撲體系。「
「這簡直就是……不講武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