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涵也非常的期待,「如果能完成,肯定也會促進超導理論的發展吧?」
「當然了。」
王浩也非常的期待,不管研究是否能夠完成,都能夠促進'CA005微觀性態解析」。
看著任何靈感值不斷的增長,他都感到有些激動了。
........
'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難度同樣是非常高的,肯定不可能一口氣完成。
一週後。
以徐保功為首的領導組來到了西海大學,他們進入大學以後,沒有任何的停留,就直奔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徐保功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他實在對於反重力技術的突破,感到非常的好奇和期待。
如果真像是報告上所說,那麼研究很可能會推進反重力技術的應用。
之前一直覺得反重力是未來科技,短時間根本是不可能用到的,而現在卻是覺得技術應用近在眼前。
很快。
行人進入了實驗室大樓。
雖然改名為'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實際上,實驗室前面基本沒有變化,只是建造了後面的實驗中心。
王浩知道徐保功等人的迫切,就乾脆帶他們去了實驗中心,現場做了一次實驗。
現在的實驗相對容易了很多,因為材料可以
重複使用,裝置都沒有任何變化,只需要通電、降溫而已。
之前最大的難點是降溫,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提升以後,降溫也成了小問題,只需要往冷卻導管裡注入液気,並控制導管內溫度就可以了。
實驗室早就準備好了。
等領導組一進來,就直接正式進行實驗。
很快。
結果出來了。
裝置橫向面產生了交流重力場,強度超過了百分之八十。
雖然領導組親眼看到了實驗,可實際上,他們能看到的只是檢測裝置的資料,具體情況還是要解釋了。
王浩說了起來,「我們是在導體的橫向面和邊緣位置,特別放置了檢測裝置。」
「這個設計難度很高,因為橫向面基本沒有空間,而騰出空間可能會改變材料佈局。
「我們還針對性的,對檢測裝置進行了調整,才完成了設計.......」
王浩說了一大堆設計的不容易,隨後就介紹起了研究,「現在我們能製造的橫向交流重力場,強度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八十二之間。」
「資料基本是穩定的。」
他說著看了一眼其他人,也知道大家關心的,和自己關心的一樣,搖頭繼續道,「但是裝置本身以及冷卻液都很重,總計在三噸以上,所以,想要讓裝置自己飛起來.......暫時不可能。」
雖然他很期待能製造出反重力飛行器,但要攻克的技術還有很多,比如,裝置本身的重量太高。
包括材料,也包括附帶裝置,冷卻液都是很重的,而且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新增。
另外,百分之八十可不是百分之百,即便減重高達五分之四,想要自動懸浮也是不可能的。